第172章(第2/3頁)

“你這想法倒是挺不錯。”丘濬很矜持地回了一句,“等我寫完奏章再琢磨琢磨能不能寫。”

文哥兒連連點頭。

以老丘的博聞強記,這活兒由他來幹可太適合了。

老丘根本就是行走的活書袋子!

他這滿肚子書不擠出來用用實在可惜了。

兩人就著《成語詞典》的事討論了一會,文哥兒就跑別處玩耍去了。

丘濬看著自己桌上還沒寫完的奏章,本來打算洋洋灑灑寫個幾千字的想法一下子沒了,罕見地只言簡意賅地闡明征集天下遺書以及送副本出宮的建議。

沒辦法,這奏本已經是舊愛了,丘濬現在滿腦子都是他的新歡《成語詞典》。

人一有了事幹,那可真是勁頭十足,他感覺自己腰不酸了,腿不麻了,眼睛都不覺得累了,要不是還要去內閣幹活,他一天說不定能寫一萬字!

第二天眾人看到丘濬的奏本,都覺得有些納罕:怎地這次丘濬的奏章居然直切正題,沒那麽多贅言贅語?!

朝廷現在不算太窮,丘濬這個搜集圖書的提議很快獲得了朱祐樘的批復。

主要是丘濬都拿出《永樂大典》來吹了,說人太宗常年南征北戰事情賊多,還不忘集天下文人之力編纂《永樂大典》,如今咱弘治一朝河清海晏、安享太平,怎麽能連太宗一朝那種多事之秋都不如?

朱祐樘一聽就上頭了,那必須不能不如,馬上表示老丘說得對極了,欣然同意了這個提議。

相比丘濬這提議啥通過啥的春風得意,劉吉的仕途就開始滑坡了。

其因在於三月底朱祐樘叫他撰寫加封壽寧伯張巒為壽寧侯的誥命,還提了句想順便把張皇後的弟弟也封為伯。

劉吉一聽,這事兒不能幹啊,張家都有個侯爵位置了,怎麽還另外加封伯爵?

現在的劉棉花已經不是劉棉花了,他已經進化成直言敢諫劉大吉!

劉吉當場大義凜然地進諫:“要是封了張家子弟,那得把兩位太後家中子弟也封了才行。”

朱祐樘能這麽幹嗎?

朱祐樘當然不能這麽幹。

只加封兩個小舅子還好,要是把太皇太後和太後家中子弟全給加封了,他會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淹死!

朱祐樘只能暫且把加封小舅子的想法壓了下去。

他回去把這事兒與張皇後一說,夫妻倆對劉吉都添了點不喜。

尤其朱祐樘本來就已經不太信任劉吉,經此一事後朱祐樘心底那股子想要換個首輔的想法就更濃烈了。

朱祐樘開始派人去劉吉府中表達慰問。

大意就是“首輔工作這麽辛苦劉吉你吃得消嗎”“你為大明朝廷做了這麽多貢獻要是現在主動離職一定給你最好的退休待遇”。

朱祐樘反正是決定了,他每個月都派人去劉家問候一遍,一直問到劉吉主動上書乞致仕為止,就看劉吉受不受得住君王的頻繁關懷了。

劉吉四月初第一次收到來自朱祐樘的問候,心裏咯噔一跳。

劉吉身居內閣十幾年,最擅長的就是審時度勢,哪會聽不出朱祐樘的話外之意:你現在退休我會給你點面子讓你榮退,以後可就不一定了。

這是威脅,來自皇帝的威脅!

劉吉腦袋轟地一下,感覺自己這步棋真是走錯了。

只要是人都會有私心。

當今聖上雖然樂意聽人勸諫,可帝後關系如膠似漆,聖上自是打心裏偏愛張家,他好勸不勸,怎地勸到聖上的家事上去了?現在好了,聖上容不下他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劉吉非常明白自己是經不起查的,一旦聖上要翻舊賬,無數人會把他幹過的事翻出來呈上去。

以前這種彈劾他的奏章也不少,只因著聖上還想要用他,便當做不知曉這些事。

現在聖上不想用他了,不知多少人會想盡辦法讓他身敗名裂!

劉吉知道自己現在也只能早早著手寫辭呈。

要不了幾個月,他這個首輔就該徹底退場。

劉吉心裏藏著這些個糟心事,看著春風得意的丘濬自然是哪都不順眼。

劉吉回到家中,叫來個心腹之人耳語一番。

第二天就有人發現丘家大門上不知被誰貼了副門聯。

上書兩行大字:貌如盧杞心尤險,學比荊公性更偏!

丘濬出門時還沒注意,歸家時看有人站自己門前議論,才看到那副惡意滿滿的對聯。

丘濬氣得不輕。

盧杞可不是什麽好人,他不僅長得奇醜無比,還壞事做盡,據說大書法家顏真卿就是他給害死的。在他這位醜宰相英明神武的執政方針之下,都城都給叛軍攻陷了,皇帝灰溜溜地帶著大臣們逃亡去!

至於荊公王安石那就不用說了,他被文人和文臣一路從南宋一直罵到明,都說是靖康之難是王安石埋下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