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3頁)

文哥兒不吱聲了。

他有時候也有點賭的成分在。

有些事和大人商量的他們可能不會點頭同意,可他要是直接做了他們也會給他兜底。

像謝遷他們這種能夠在科場的千軍萬馬裏殺出重圍且還能早早獲得皇帝看重的人,哪個不是聰明人裏的聰明人、人精中的人精?

他私自幹了那麽兩回壞事,次次都被他們看得透透的。

謝遷見敲打得差不多了,沒再繼續嚇唬文哥兒,而是問他最近老跑太醫院做什麽。

文哥兒已經把醫案收集得差不多了,就差動筆寫文章了。他也沒瞞著,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的打算說出來,仰頭看著謝遷他們問道:“等我寫了文章,老師你們可以就著這事兒寫些詩文廣而告之嗎?”

謝遷沒想到文哥兒在忙活這事兒。

他還真沒注意到取暖還能取出人命來。

京師坐擁豐富的西山礦藏,民間素來有“燒不盡的西山煤”之說,說的就是西山的露天煤礦漫山遍野都是。如今家家戶戶到了冬天都可以燒煤取暖,凍死人的事鮮少再發生,連窮人家都能安穩過冬。

連他們都不會特別注意燒煤可能熏死人的情況,何況是讀書更少、見識更少的尋常百姓?

向來愛鬧的李東陽神色都鄭重起來。

這馬上就要入冬了,是得趕早給百姓們提個醒。

李東陽道:“那你趕緊寫,寫完立刻給我們看看。”他想了想,又對文哥兒道,“叫我們寫詩相和,也不過是讀書人會傳看一二,你寫完拿去給丘閣老瞧瞧,看看他能不能請旨特傳宣諭一道,叫各地百姓都能知曉此事。”

宣諭是指皇帝親擬一些勸誡百姓的話,由有關部門分發到各路地方官手裏,地方官召集裏長開會聽講,再由裏長回去召集鄉親把聖諭傳達下去。

按照祖制,每逢正月初一皇帝要下發這樣的宣諭,格式非常地簡單直白,甚至非常口語化——

春天就說“各務農業,不要遊蕩賭博”“田苗發生,都著上緊耘鋤”“都要種桑養蠶,不許閑了”。

秋天就說“田禾成熟,都要及時收斂”“收了田都要撙節積蓄”“生理艱難,凡事務要節儉”。

大抵就是春天要勤快種地,秋天收成了甭隨便花!

由於每年宣諭講的內容都大差不差,各地傳達宣諭的裏長會議也漸漸變得形式化,很多人都是隨便抄上一份,回去後再對著底下的百姓念一遍。

更有甚者,連開會都不去了,直接找人代勞。

百姓們年年聽這種勸誡聽得耳朵都長繭了,自然也不怎麽當回事。

要是文哥兒能列出足以說服人的事實依據,這事兒確實可以走宣諭途徑廣告百姓。

正好可以讓百姓知曉朝廷宣諭不都是形式化的老生常談。

文哥兒都不知道朝廷還有這種一鍵給百姓推送皇帝聖諭的功能呢,經李東陽一科普,頓覺自己小肩膀上的擔子格外沉重。

這要是寫不出能說服人的文章可怎麽辦才好!

時間不多了,得趕緊幹活才行!

文哥兒當即又跑了趟太醫院,把李東陽的提議給禦醫和醫學生們講了。

這下大家都不再當是小事,連禦醫們都竭盡所能幫忙回憶自己遇到的案例以及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和急救方法。有些與京中那些個民間醫士有交情的,還派自己手底下的醫學生過去跟他們征詢相關醫案。

就這麽短短幾天,文哥兒手頭的醫案就湊足了近百例。

這代表著光是京師就曾有近百戶人家遭遇過煤炭中毒的慘禍。

這還是近些年發生的事,更早那些已經無從追究了。

眼看天氣越來越冷了,文哥兒也緊迫起來,趕忙著手整理好龐雜的資料寫好了關於冬日燒煤炭取暖的警示文章,直接揣上去尋丘濬。

丘濬這段時間沒再見外客。

沒人在旁邊可著勁鼓吹,他乍然入閣的喜悅已經平息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開始思索怎麽把自己在朝堂上的最後這幾年用好。他已經年過七十歲,不可能像劉吉那樣死皮賴臉不退休,剩下這幾年得好好幹!

文哥兒來到丘濬家,門房早認得他了,自是沒攔著。門房還和文哥兒提了一句,說別人來了可都不讓進的!

文哥兒一聽,心裏喜滋滋的。別人都不讓進,就他讓進,說明他果然是老丘最喜歡的崽沒錯了!

於是文哥兒興沖沖地去找丘濬,問丘濬是不是見了那麽多人還是覺得他最棒!

丘濬:“…………”

丘濬不想搭理他,只問道:“這麽晚了,你跑來有什麽事?”

文哥兒這才想起自己有正事要和丘濬說來著,趕忙把文章掏出來給丘濬看。

丘濬祖父就是學醫的,兄長也隨著祖父從了醫,可以說有那麽一點兒醫學世家的家學淵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