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3頁)

這群禮部屬官想得挺好,可惜操作起來並沒有那麽容易。

丘濬瞅了來匯報工作的屬官一眼,又接過他們遞上來的公文掃了幾眼。

接著就開始開點名批評了。

丘濬是這樣想的:旁邊坐著兩個小孩子,大人要給小孩子當榜樣,不能讓他們覺得官很好當事情很好幹,所以要求必須比平時更嚴格。

屬官們察覺丘濬的訓斥比平時要更嚴厲,頓時悔不當初!

他們早該知道的啊,空子哪有那麽好鉆!

文哥兒在旁邊聽了丘濬罵遍所有下屬,等屬官們退了下去還頗有些心有余悸。他感慨道:“你們禮部的官可真不好當!”

丘濬睨了他一眼,說道:“天底下哪有好當的官?你別想考個進士就開始混日子,那才哪到哪?”

文哥兒道:“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您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了,我以後可是想當巡按禦史的人!”他信誓旦旦,“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丘濬搖著頭道:“以後少這麽嚷嚷,朝廷又不是你王家開的,哪能你想當什麽官就當什麽官?小心別人聽了拿去做文章。”

文哥兒咋舌:“不都說童言無忌,怎地還有人要拿我一四歲小孩做文章?”

小時候大家不都大膽地說要當科學家宇航員國家主席什麽的,誰有那個閑心和個小孩子較真啊!

大人嘲笑小孩子考慮要考清華還是考北大,小孩子還嘲笑大人沒有夢想呢!

丘濬一想也是,便也隨他去了。

文哥兒見謝豆自剛才丘濬罵人開始就沒再吱聲了,於是沒在禮部多留,領著謝豆溜達回翰林院玩耍去。

等出了禮部,謝豆才敢開口:“丘尚書兇起來真可怕。”

他可算知道為什麽別家小孩一聽要去丘濬家就一哄而散了,丘濬兇起來是真的兇。

文哥兒對此不甚在意,有恃無恐地道:“反正又不會罵我們,不用怕的。”

謝豆還是沒有培養出文哥兒這麽好的心態。

兩人一道走回翰林院,路上遇到人就叫人家吃顆豆子,帶出來的豆子很快分完了。

兩小子帶著空盤子回到翰林院,謝遷問謝豆是要玩上一天還是要自己先回去。

難得被允許跟來翰林院玩兒,謝豆自然想和文哥兒玩上一整天。

謝遷便打發兩個小的自己玩耍去。

文哥兒當即帶謝豆去錦鯉池邊,給謝豆講起自己有好多“學生”的事。

他,王四歲,已經是聞名翰林院的小先生!

謝豆果然震驚不已,坐到文哥兒平時授課的大石頭上感受了一下當“小先生”的威風,不由說道:“我以後也教人!”

文哥兒道:“可以,到時我們看誰教得好!”

小孩子可沒有大人那麽多彎彎繞繞,謝豆聽後立刻幹勁十足地迎戰:“好!”

兩人嘀嘀咕咕地約定好了,又去尋那負責喂養錦鯉的老蒼頭討了些魚食,一起蹲在錦鯉池邊喂魚玩。

李東陽和王華相攜路過時見著了,與王華說道:“今年要不要帶文哥兒去看看龍舟?”

前兩年文哥兒還小,不好帶他去人多的地方,現在文哥兒也四歲大了,大人帶著去看看龍舟也無妨。

以文哥兒這麽愛熱鬧的性格,肯定會很喜歡出去玩兒。

王華沉吟片刻,說道:“也可以,不過先別和他說,省得他天天惦記著這事兒。”

兩人說好了,回去後又約上其他人一起。

既然王華和李東陽都說帶上小孩,他們自然也打算帶上各家小孩一塊出去長長見識。

事情就這麽安排上了。

大夥默契地沒在文哥兒面前提起。

文哥兒壓根不知道自己端午節可以出去玩耍,每天依然沒心沒肺地上蹦下跳。

月底李東陽收到楊一清自陜西送來的信。

信中主要講了兩件事。

一件是今年四月陜西洮州衛下冰雹鬧洪災,不少百姓的房舍被大水沖走,死於洪水之中的人也不少。災後他親自過去看過,洮州衛遍地狼藉的情況著實叫人痛心。

自從過了年,天災人禍又接連不斷地發生,連揚州這麽富庶的地方也因為知府組織上元煙火會過於混亂以至於溺死數十人。

各地的地震、旱災就更不用說了。

弘治四年怕也是不太平的一年。

另一樁事倒是沒那麽沉重,是楊一清找著了好幾個心儀的學生,其中一個說來可就特別巧了,叫李夢陽。

楊一清甚至還隨信附上李夢陽的詩作,表示自己這個提學過來就是撿現成的,收到這樣的學生他都可以不寫詩了!

李東陽瞅著信上的名字,左看右看都覺得他師弟是在占自己便宜。

這家夥收個學生叫李夢陽,幾個意思!

不過天下人連重名的都不少,何況只是一字之差的名字?

李東陽拿出李夢陽的詩細讀起來,也覺這後生寫得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