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3頁)

謝遷和楊廷和都默契地沒提這些官場上的陰私事,只就著國子監目前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們心裏都清楚按照鄭紀這勢頭,想要凝聚人心估計有點難,可聊都聊上了,人一個官場前輩還主動詢問他們的意見,怎麽都得說上幾句。

文哥兒和謝豆在旁邊嘀嘀咕咕完,再聽大人們聊天就發現自己聽不太懂了,只能改為專心對付眼前的茶點。

得知有樣糕點名叫九層粿,文哥兒閑著沒事還和謝豆一層層剝開,數來數去發現還真有九層。

不錯,童叟無欺!

謝遷余光瞥見兩個小的在興致勃勃拆分九層粿,終於忍不住開口制止:“你們要愛惜糧食,別拿吃的來玩兒。”

鄭紀笑著說道:“無妨,小孩兒都愛玩這個。也是巧了,今兒我那老妻收拾時找出了做這九層粿的器具,正好做了兩籠。”

原來這九層粿是他們家鄉的吃食,做法就是一層一層地添米漿,前頭一層蒸個半熟再添第二層,如此反復九次,蒸出來的米糕可以層層拆分,小孩子特別愛玩。

過去一般是重陽節才做的,這是年關將近,他那老妻有些想念故土,這才動手做了些家鄉的吃食來慰藉思鄉之愁。

文哥兒得了鄭紀支持,很是得意。他伸出小短手把那碟糕點往鄭紀三人面前推,積極招呼:“都吃,都吃!”

別聊那些他們小孩子聽不懂的正事了,放假堅決不要工作!

鄭紀三人見他吃得開懷,也暫且拋開了方才那許多愁緒,各自取了一塊吃點熱乎乎的米糕墊肚子。

吃過茶點,楊廷和見出來挺久了,便提出該帶文哥兒回家了。

鄭紀也沒有多挽留,起身送他們離開。

別看謝遷和楊廷和年紀都不大,他們可都是能在禦前露臉的人物,謝遷更是年紀輕輕就算是給皇帝講學的“帝師”(之一),鄭紀對這樣兩個前途無量的後生自然十分客氣。

謝遷一行人出了國子監,文哥兒就提議去逛逛外頭的書鋪。

這次他們來逛國子監已是破例,肯定不能隨便借國子監裏的書,不如自己去書鋪瞧瞧有什麽書賣!

小孩子要逛書店,大人沒有不答應的道理,謝遷和楊廷和領著兩個小孩兒進了國子監外頭最大的書鋪。

文哥兒第一次出來逛店購物,瞅準機會掙紮著下地,叫上謝豆在書鋪裏噠噠噠地到處跑。

可惜叫文哥兒有點失望的是,這年頭光明正大擺書鋪裏賣的通俗文學基本是沒有的。

有研究表明,明中葉以前刻印的圖書僅占整個明朝印書的百分之十。

偶爾大著膽子有人私自印刷,還會被官府焚毀並問罪,印書風險極大。

《水滸》《三國》之類的閑書流傳著不少抄本,不過也不會擺到國子監門口賣就是了。

誰不知道最愛上書要求焚禁這類閑書的就是國子祭酒?

惹不起,惹不起,咱到別處賣去!

一直到正德與嘉靖年間,各種戲曲小說、科舉輔導書才開始真正意義上遍地開花,屬於古代出版業的飛速發展時期,到萬歷年間更是直接井噴。

主要還是朝廷對出版的管控逐漸放松,各地書坊主紛紛帶著資本進場,夥同書商們賣力地開拓起圖書市場。

比如到了嘉靖年間,上頭覺得《三國演義》體現的忠義思想很不錯,決定推出官方刻印本。

這官方親自下場印小說,對於書坊主和書商來說無異於是最大的鼓勵。他們二話不說就帶著錢開始變著花樣印書,市面上很快湧現一堆新排版的、帶點評的、帶插圖的《三國演義》。

不過那都是好幾十年後的事了。

眼下的朝廷對出版業把控還是相當嚴格的。

就目前的出版行業情況來看,文哥兒想買本印刷版的《三國演義》簡直癡心妄想。

文哥兒仰著小腦袋看完一行又一行書,感覺自己又有點暈書了。

這都是什麽書鋪啊,怎麽賣的全是正經書!

謝遷和楊廷和見文哥兒一臉吃了苦瓜的嫌棄表情,都有些忍俊不禁。

這小子莫不是以為自己到書鋪挑,就能挑到點不同的書來?

文哥兒不死心地把書鋪轉了個遍,最後在擺著雜書的書架上找到點經史以外的書籍。

說是雜書,其實也不是什麽小說和笑話書,而是工農百科全書之類的。對於讀書人來說,儒學以外的書都可以稱之為“雜書”!

這類雜書主要還是以實用性為主,像《九章算術》這類以理論為主的算經,市面上幾乎也買不到了。

畢竟明朝科舉可不考算術。

文哥兒摸了摸自己的錢袋子,對著一堆雜書找來找去,總覺得買吧,不太舍得自己的私房錢;不買吧,兩手空空回去有不甘心。

掌櫃的瞧見文哥兒一個半大娃娃仰著頭在那挑書,頗覺稀奇。他走過來笑呵呵地問:“小官人想買什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