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第2/2頁)

“我這位甲士說,既如此,怎麽離吳城越近,路邊水田裏耕種的山越就越多呢?”

陸遜忽然轉頭盯著她看了幾眼。

“這些斷發紋身者,多為閩越遺民,久疏教化,俘虜後將他們充作編戶,教導耕種,既可令其始歸王化,又能充盈府庫。”

她還在消化這個問題,但陸遜又發問了:“這位造士何以匆匆一覷便知他們是山越呢?”

“這個,”她說道,“這個很簡單,因為你們不給山越穿衣服。”

平心而論,她這話並不是在陰陽怪氣陸遜。

她在軍隊裏待久了,即使大家清一色的戎裝,她也能迅速分辨出這些人的出身。

原因挺簡單的,那些世家子的鎧甲總是更精良,外面披的罩袍做工也是不凡的,甚至有些比較騷包的冀州小郎君會在鎧甲上雕花鑲寶石,罩袍還要用蜀錦的,金光絢爛,閃瞎人眼。

除了鎧甲與罩袍外,頭盔可以打磨,腰帶可以打磨,靴子可以打磨,戰馬更可以打磨,反正不用自己動手,他們的外表就永遠和老革是不同的。

這位吳郡陸氏出身的郎君穿了一件半舊的甲,擦拭得很幹凈,上面有已經模糊不清的紋理,看得出是一件父祖傳下來的舊物,再看看半舊的頭帶,褪色的靴子,以及沒有任何裝飾的銅帶鉤。

再看看這幽深的宅邸,黑漆的台階,紅漆的門庭,以及衣衫華貴,立在門口處滿臉微笑的士人。

陸懸魚的腦袋轉來轉去,覺得很是詫異。

小郎君上前同那幾名士人行禮講話,他們都是陸氏一族的叔伯兄弟,這毋庸置疑了。

但就是感覺很不相似。

作為客人,孔明先生自然坐在主人身旁。

陸懸魚沒得坐,但這裏也不是江陵,不放心給這麽大一個諸葛亮擺在一群陌生人中間,所以還得站後面當布景板。

……真·布景板,因為誰也沒有看她,就讓她在後面跟橛子似的杵著。

她剛開始覺得有點無聊,但很快啊!很快她就發現,這場酒宴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喜感。

比如說這群陸家人都在盯著諸葛亮,親親熱熱地同他聊天。

聊天的內容剛開始是正常的,問問諸葛玄近況如何,問問諸葛亮讀什麽書,治什麽經典,問問劇城的學宮有多少新出爐的見解。

諸葛亮彬彬有禮地一一回答了,期間還將陸康曾經的政績拿出來誇誇,互相吹捧一下,讓陸家人很是開心。

接下來他們就開始打聽了,平原公怎麽樣啊?聽說他出身宗室,龍章鳳姿,朝中上下無不傾心相交,現在又成功擊敗了袁紹,哎呀呀呀就像一輪紅太陽啊,他們江東士族也很想見一見他,聽一聽他的聲音嘛。

諸葛亮還是很彬彬有禮,誇誇劉備,誇誇天子,誇誇朝中那些有用沒用的公卿,再誇誇主人家,長江只能隔絕土地,不能隔絕他們的心啊,現在中原百廢待興,四處都在缺官,像吳郡陸氏這樣的高門大族,人才濟濟,那要是去了下邳,官位肯定大大的有,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啊!

她聽得想掏掏耳朵,覺得很有點無聊時,這群人終於開始放大招了。

“我等的確欲拜見平原公,只恨未有時機,說起來郎君可有聽聞?”一位山羊胡中年微笑道,“樂陵侯與我家或為同族宗親啊!”

……諸葛亮握著杯子的手就突然搖晃了一下。

他似乎很想哢哢哢哢將僵硬的脖子轉過去,看看她的表情,但他還是撐住了。

“此事當真?”

“唉,自黃巾之亂後,許多族親四散流離,可憐黃巾之後,又有袁術這等逆賊為亂,阻絕道路……”

“不錯,我兄原想要北上去尋幾位流散在青州的親族,可惜呀……”

“她那樣容貌不凡,氣度出眾之人,怎會為黔首出身,早該有人想到的!”

“郎君既受樂陵侯器重,”有人就湊了過來,“必為心腹,可知她曾提起舊事不曾?”

她就沒忍住,忽然打了個噴嚏。

諸葛亮忽然抖了抖。

奈何那幾位陸遜的族親還在興致勃勃絮絮叨叨:

“郎君?郎君?唉,你身後這仆從,生得晦氣,動靜又全無禮節!在下倒有健仆數十,不如贈予郎君……”

有忍無可忍的聲音,自陸遜處響起。

“郎君雅量非常,但依在下淺見,身後捉刀之人,才是真英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