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上梁不正

趙士程發行的金鈔在市場上略做試探後, 開始於朝廷和大商戶中流通。但這種流通不是強制性的,人可以要金票,也可以要金幣,一開始時, 很多人都只要金幣, 但在流通一段時間後,金票以其出色的防水、便攜、易藏性, 開始占據市場。

尤其是在西北和蜀地, 這兩處用多用鐵錢不能用銅錢的地方, 金票對於許多商人來說, 猶如再生父母, 發行量自然也一漲再漲。

戶部發現, 這種印錢增收的方式美好極了,果斷慫恿太子殿下多發一些。

趙士程當然拒絕了,如今的紙鈔只是做為錢荒的彌補手段,他已經定了準備金的數量, 每年國庫如果沒有一定的準備金, 是決不允許多發的。

同時, 他還定下了一個規矩, 凡舉寺廟、道觀,不許以銅築像, 以前的佛像便不追究, 若頒布命令之後, 還有人以銅築像, 縣州府皆可征收。

這事如果在以前, 必然引起全國佛教的劇烈反抗, 不過這兩年佛教被道教壓得喘不過氣來, 先帝在時險些改佛為道,所以,這個新條款,並沒引起太大反抗。

趙士程做這事當然是有原因的,火炮需要大量的銅,但銅的用處又實在太大,鐵器易銹蝕,所以稍微富貴一些的人家,便喜歡以銅盆、銅鏡、銅壺等物做為器皿,很多人直接將貨幣熔作為銅器,他要是開始大量鑄炮,必然會加劇錢荒。

為了不影響民生,趙士程還專門帶人攻關,做出一樣可以改變人民生活的器具——搪瓷。

這玩意只要不要求花紋和基底材質,那其燒結難度和陶瓷相差無幾,說穿了就是把玻璃原料熔融後燒到鋼鐵上,形成一層保護膜,讓鋼鐵不銹蝕而已,在海外商人處偶爾也能看到,不過歐美那邊傳過來的器物叫法瑯瓷。

趙士程不太記得純原料的配比,但陶瓷釉料的大致成本還是明白的,找到一些老陶瓷匠人,在摸索一段時間後,在大量原材料的支持下,很容易就用鑄鐵燒出了七八百度的低溫搪瓷。

唯一讓他遺憾的是這種材料燒出來比銅盆還要貴幾分,但這不算什麽問題,以大宋對陶瓷的精通,他相信工匠們很快就能燒出各種好看喜慶的花紋,銅器也會銹蝕,而且笨重,大宋的子民們很擅長接受的新的事物,這一點他還是很喜歡的。

為了盡早把銅器淘汰掉,他只要求朝廷支持注冊幾種老匠人家傳的釉料的專利,而搪瓷的其它專利和燒法,他都直接在報紙上刊登出去,希望各地商人加入其中。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便是九月,天氣漸涼。

遼東傳來的消息,金國又去打遼國了,這次的理由是遼帝的和約裏沒有把阿骨打稱為“兄弟”,不稱我們為“大金”的國民,而是說我們是老家東懷的人,這是看不起我們,沒把我們放在眼裏,這和約我不簽了!

然後帶著大軍撲向遼國上京,這次是完顏阿骨打親征帶隊,大軍齊出,十分兇悍。

天祚帝當時正在西京遊獵,讓上京留守抵擋,同時要求遼東側援。

陳行舟本來按約定去堵金人老家,希望來個圍魏救趙,結果鎮守上京兵馬直接叛亂,把當地的招討使、都監殺死,讓金人好一番搶掠後回了老家。

要不是遼東軍跑得快,差點讓金國包了餃子,陳行舟對此極為不滿,這次之後,遼國如今的大部分權貴都有了投奔金國的心思,只剩下王脈和遼南院的一眾漢官還勉強維持穩定。

但遼國南樞密院的統治範圍只有燕雲、燕京一帶,遼國再這樣的下去,很快就會只剩下遼東和燕京兩地,師尊需要早做準備,金人的目標一直是天祚帝,如今他去了西京,金國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攻伐西京,那裏與大宋接壤,臨近大同太原兩府,得提高警惕。

……

趙士程對遼國的脆弱抵抗力早有預料。

他回信安撫了徒弟,問起缺什麽,同時在信中關心了徒弟最近身體和精神狀態,希望他注意休息,保重身體。遼東再重要,也沒你重要,你是我最有出息的學生,一人能抵十萬兵,回大宋也是丞相之才,萬萬不能有所損傷。

把裝有畫餅的信寄出去後,趙士程便又去參觀了自家軍隊的訓練。

火槍隊其實對陣形的要求不高,他們能發揮出最大力量的陣形就是密集陣形,尤其是在機槍沒有出現之前,一般是兩邊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瞄準對方,俗稱排隊槍斃,拼的就是一個隊伍的意志力。

不過好在如今火槍獨出一門,暫時是槍斃對面,只要軍隊的意志足夠,那問題自然是不大的。

但大宋軍隊的意志嘛——只能讓人呵呵了,種家也算是名將,但對上遼國那些被金人摩擦的部隊,常常是見勢而逃,根本不對戰,歷史上,種師中就因為發不出錢,士兵直接逃了,種師中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