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3/4頁)

徐婆婆是個好心人,收拾東西到一半,又著急忙慌的來問,“除了你表姨母家,你爹可還寫信給過傅家?傅大人不是做了大官麽?要是他家幫一把,說不得你能好過些。”

折夕嵐搖搖頭,笑著道:“未曾寫過信去。”

她爹沒說,就是不曾托付。

不過徐婆婆這般一說,折夕嵐倒是想起了傅家。大概三年前,她正好十二歲,有媒婆開始給她說親,當阿爹來問她對夫婿有什麽念想時,她有些不知所措。

阿娘和阿姐早死了,她不知所措也沒有人可以詢問,便低頭說不急。

她爹就拒絕了媒婆,又急匆匆走了。

折夕嵐彼時茫然的發現自己得面臨將來嫁人的問題。

她坐在冷冷清清的屋子裏想了很久,覺得第一不能找她爹那樣的。

再看看空空四壁的家,便還不願意找個窮的,苦的。

思來想去,她覺得自己持心不正,心思不純,應當是想要高嫁的,不但高嫁門第,她還想嫁個好夫婿。

如此,她發現自己心思長歪了。但又認為這是人之常情,並不覺得如何羞愧,且她這般的性子,一旦想好了,便會去做。

她就給傅家的兒子傅履拋了條手絹。

傅家跟她家比鄰而居,她跟傅履自小一塊長大,算是知根知底,青梅竹馬。傅家阿叔官至雲州督查,比她爹官大,會鉆營,女兒進宮做了妃嬪,聽說很是受寵,若是嫁過去,將來應當不愁吃穿。

她仔細想過了,傅履性子弱,很好拿捏,她從小為他打過架,揍過那些欺負他的同窗,他便一直很聽她的話,從學堂回來,也會為她買些吃食。兩人若是結為夫妻,想來也能和和美美。

她便約他出來,給他塞了條手絹。

雲州地處偏僻,位於邊境,民風不似京都和南邊一般守禮,若是小兒女之間看對眼,請父母恩準,結兩姓之好,也是常有之事。

她還記得當時傅履一邊收帕子一邊紅了臉,又驚喜又扭扭捏捏的,最後捂著嘴巴笑花了牙,還偷偷告訴她,他姐懷了陛下的孩子,他家可能要高升。

高升好啊,能得不少實惠。折夕嵐還慶幸自己對傅履下手快。可惜老天可能看不下去她的小心思,第二天雲州城裏有了瘟疫,她被送來了城郊莊子上,等回去的時候,傅家早已人去樓空,連句話也沒留。

她爹後來支支吾吾的透露過,傅家對她不是很滿意。然後結結巴巴的道:“都是阿爹不好,阿履是個好孩子,但是傅大人對我有成見。”

折夕嵐倒是不在意。找夫婿麽,還是高嫁,哪裏那麽容易。一個不成,便再找一個。不成是常有的事,她自來一生不算順遂,便十分淡定。

所以對小竹馬抱以遺憾之心,卻沒有埋怨之意,況且此後余生,應是不會再見,多思無用。

她就沒有放在心上。

只是可惜了那條好帕子。但帕子多,丟掉一條不可惜。往後兩年,她還拋過兩條出去,只是……這事情不太順利。

從十二歲到十五歲,她拋掉了三條帕子。

她想到這裏便搖頭,擡眸見徐婆婆一臉著急,便笑著安撫:“無事,去京都之後怕是會再遇見傅家,到時候再說吧。”

徐婆婆就嘆氣一聲,“哎,我總不放心。”

見她在收拾衣裳,便又指著一個大些的箱籠說,“裏頭有好些的月白色帕子,那帕子看著貴重,平常也不見你用,我都裝在裏面的木匣子裏了。”

折夕嵐又笑著應了一聲,她在折松年面前常年冷著一張臉,但是平日裏還是愛笑的,於是笑著將徐婆婆送出去,回來看著這些帕子沉思,最後想了想,還是準備帶去京都。

——沒準到了京都,還能拋上一拋。

一家子人突然要走了,定然是要跟鄰居們告別的。她帶著弟弟一家一戶上門道別,收了不少的好東西。

雞蛋,臘肉,還有一盒隔壁阿姐給的胭脂。

第二日,她又帶著這些東西一起回了雲州城裏的家。家裏果然冷鍋冷灶,什麽都沒有。

她用收到的雞蛋做了碗雞蛋羹,用臘肉炒了個臘肉飯,一天大魚大肉,像是過年。

晚上子時,她爹回來了。折夕嵐熱了飯菜給他吃,折伯蒼爬起來喚他,“阿爹,你什麽時候去京都看我們啊?”

折松年啊了一句,顯然沒有想過這麽長久的事情。他支支吾吾半響,最後看了一眼坐在一邊做襪子的折夕嵐,低著頭道:“阿爹盡量早點去京都做官。”

折伯蒼跟他拉鉤,“好哦,我和阿姐等阿爹。”

他又獻寶似的給了折松年一把瓜子:“這是我炒的。”

折松年笑起來,“你在廚藝上倒是有天賦。”

“但還是要記得多讀書,讀書明理。”

“讀的,阿姐每日檢查我功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