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 91 章(第4/4頁)

雖然不能給它鍍金,但康熙還是給‘番薯’改了名,成了‘紅薯’,因為有些人確實是很抗拒番外來的東西,不然番薯也不能傳入國內百年,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了。

這一點是胤祉不知道的,他不知道還有因為名字的原因,而影響好東西推廣的。

康熙笑道:“當然,朕派人去尋此物種子時,得來了兩個小故事,你要不要聽?”

胤祉連連點頭:“要要要!”

他也寫了關於番薯故事的話本,但是沒有素材,是自己編的荒年故事,他更想聽真實故事。

康熙看他求知欲強烈,便饒有興趣地給他講了起來。

其實番薯從西洋而來,早就在前朝傳入了東亞。

東亞人如獲至寶,但卻嚴禁此物傳入前朝領地。

胤祉聽到這裏忍不住打斷:“為何?”

康熙:“如今想來,應當是怕中原人吃得太飽。”

胤祉更為迷惑:“???”

康熙:“中原本就富庶強大,若不是常有天災,百姓時常吃不飽,早就南下把那些小國打下來了。”

看胤祉聽懂了,康熙繼續講,“百年之前,廣東東莞有名叫陳益的商人到了安南做生意,吃了紅薯後覺得不錯,聽說了產量更為動心,想帶回來,卻聽說當地朝廷嚴令禁止,只好再想辦法……”

那商人過了兩年,才用了很多錢買通當地農人,幫他將紅薯藏在銅鼓裏帶回東莞。

他在家鄉族地大力推廣紅薯種植,產量也極高。

可惜,當地其他主食作物因為水土好,也長得很好,無需紅薯代替作為主糧。是以沒能引起官員重視,官方不願推廣,所以只在他本族種植,未能廣為種植。

十幾年後,又一福建商人陳振龍,在東亞地區呂宋做生意時發現此物,想帶回來,也同樣被當地嚴令禁止。他‘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繩子塗泥掩護,這才把紅薯帶回來。

他同樣面臨沒有推廣渠道的難題,幾年後福建大旱,種什麽都很難有好收成,他讓兒子獻策給福建巡撫,好在巡撫願意一試。

最後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紅薯在幹旱時產量雖然不如平時,但也解了燃眉之急,讓福建免於饑荒。

如此,紅薯才在福建推廣種植,但也在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推廣到別的地方。

康熙講到這裏,還給胤祉出了道題目:“你猜,為什麽福建的紅薯也沒有好好推廣開來?”

胤祉寫:‘我猜,一個是因為百姓不鬧饑荒的時候,種別的比較多,一個是因為戰爭?’

康熙笑道:“朕本也是這樣想的,如今,你又給了朕一個理由。”

胤祉忍不住噗嗤樂了,父子倆心照不宣。

說到這裏,胤祉就把自己帶來的兩個話本都給康熙看了。

康熙看了李英貴的故事,笑道,“不錯不錯,沒想到那李英貴竟是如此頑皮,這父子倆的日子也是蠻有趣的。”

胤祉:“有……潤色、改編。”

康熙挑挑眉,“怪不得,朕還從其中看到你我的影子,是也不是?”

胤祉嘿嘿一笑,“是。”

這個故事裏不但有李英貴,還有康熙發現禦稻的故事,一開始是雙線並行,後面就按照今年的故事潤色改編。

康熙對於自己能出現在故事裏,原是有些高興的,但也不得不說,或許漢人看到這裏,還是會產生抵觸心理的。

“不如將朕的部分剔除,也是無礙的。”

胤祉反而有些不忿:‘不!怎能抹去汗阿瑪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