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 91 章(第2/4頁)

看著這般好的收成,王鴻緒謙遜地請教起了農耕之法,這可打開了李英貴的話匣子,一說起來就滔滔不絕。

王鴻緒聽了在心中暗暗贊嘆,此子條理清晰、腦子靈通,未來大有可為啊!

可惜李英貴並沒有識得多少字,兩日後,王鴻緒替他寫了奏疏,八百裏加急送往京城。

李英貴對那指導戶部官員寫了‘耕種制肥之法’文書之人極為仰慕,愣是纏著王鴻緒,要跟他回京去,求見那位‘澗中魚先生師父’。

皇上沒有召見,王鴻緒也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在奏疏裏,幫李英貴請示聖意。

不想皇上批下的折子裏,竟真的允了,讓他帶著李英貴上京面聖。

同時,還讓王鴻緒帶著江南一代的番薯和賬冊,一起回京復命。

這才有了今日這一出。

李英貴聽說了番薯的產量,驚異不已,“這東西我也想種!”

一路上,他跟負責督種這些番薯的官員,交流了一下所種地的水土、氣候和產量等,心裏又有了些想法,恨不能像主事一般,拿筆記下來,總怕自己會忘記。

可惜他不識幾個大字,只能請別人幫他記下。但若是這樣,以後別人拿去出書立說,也不會有他的名字。

他們在路上走了半個月,方才進了京城。

一進城,李英貴就被京城的繁華給看花了眼,這大冷的冬日啊,街上卻行人如織,個個穿著暖和好看的冬衣,完全不畏冷。

進城的路上,他還看到好幾次官員的儀仗,好家夥,一頂轎子,前呼後擁好幾十個官兵,舉著儀仗敲著鑼,令百姓回避,好不威風!

如果他也能當官……

李英貴原以為,進了京就能面聖,誰知卻被告知,皇上和太皇太後巡幸五台山未回,他被安排在驛館暫住。

好消息是,過了兩日,‘澗中魚先生的師父’遞了帖子,請他於京城某酒樓會面。

李英貴受寵若驚,沐浴焚香,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到那酒樓雅間赴約。

……

胤祉沒有跟去五台山,聽說李英貴來了,他思慮一番後,決定去跟對方‘聊聊’。

順便還給自己的這個馬甲,起了個名‘遲來客’,‘遲’是他前世的名字,當做姓氏來用了。

他當然不能以自己的真面目示人了,於是跟李英貴見面,兩人中間隔了個屏風。

李英貴雖然無緣得見真容,但也畢恭畢敬地朝著屏風行禮,“小的見過遲老。”

聽說‘澗中魚先生’是中年文士,那這位對農學極有學問的遲來客先生,怎麽也得是個老頭子吧?

胤祉:“……”

負責傳話的步山憋著笑,“李兄,我家先生想聽你說說種稻的心得。”

“是!”李英貴應下,一開始還有些磕磕絆絆,但因為是自己擅長的,越說就越順暢。

他把當初戶部官員帶給他的耕種文書,一字不落地背了下來。

背完,還針對其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新見解和疑問,問‘遲老’看法。

胤祉則以筆作答。

只是作答的內容拿給李英貴後,他卻看不懂,只能讓步山代為朗讀。

李英貴認真聽完,豁然開朗。隨即他又懊惱起來,要是自己識字就好了!

他從未有一刻像此時般渴望能讀書識字,這樣,就能讀懂那些農書,就能把自己多年所得給記下來。

也許是他的想法太過強烈,竟一不小心把心事脫口而出。

“你想讀書識字,還想著作農書?”步山替‘遲老’問。

李英貴窘了一會兒後,堅定地點頭,“讓遲老見笑了,小的十分想!”

然後,他就得了一個‘好’字。

步山笑道:“李兄有志向,我家主子自當為你安排!”

李英貴感激得跪下行了大禮,步山連忙去扶,“李兄不必如此,先生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能豐衣足食,李兄若能於農事上有所成,也是造福萬民的功德。”

李英貴聽得呆住了,造、造福萬民?

他從未想過,自己種種禦稻,還能有這麽大的功德?

他胸腔裏頓時又升起豪情萬丈,誓要把這書讀好!

不料,‘遲老’卻忽然問起他的身世和他對種田有了新的心得之後,在村裏有無受到阻礙?

說起這個,李英貴話更多了,“當然有啊,以前我們老家,水稻種子都是直接撒在旱地裏的,我要把家裏的田改成水田,我爹不肯。我就偷偷把種子泡發了,被我爹追著滿村子打……”

胤祉聽得噗嗤樂了,聽他講了半天從小到大如何因為種田之事,被他爹花式追著打的經歷。

等李英貴講完,便是他的‘聽課’時間。

步山拿出胤祉早就寫好的試驗田對照之法,給他講了如何建立對照組,試驗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產量的差別。

比如不同的種子,不同的土質,不同的肥料用量,不同的給水放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