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第2/4頁)

主要是任務困難度太高,她懶。

黛瀾瞥她一眼,又看看瑞初,她沒說出來的半句是,這句批語不只是給靜彤的,也是給瑞初的。

猛鷹入塵,受困重圍。

一朝破局,便可一飛沖天,勇往無前,前路諸事無所不利。

比靜彤的好消息先來到的是安兒那邊的捷報。

那位謝氏潔芳姑娘對安兒並非無意,安兒的誠意也終究打動了謝氏父母。

主要是姑娘有意,安兒也確實誠心誠意,沒有以權勢壓人。敏若作為未來婆婆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大半的顧慮打消之後,自然是順了自幼代他們盡孝、令他們心中多有愧疚的女兒的心。

收到安兒的信,敏若掐指算了算時間,刨去路上的時間,那小子在嶽父母那磨了至少一個月,也算有誠意了。

他得了準信立刻命人快馬加鞭回來報信,敏若看到那封信,便知她馬上就要開始她的表演了。

在此之前,先等靜彤那邊的動靜。

靜彤是二月中旬的產期,本來三月初京中便應有消息,不知為何直到中旬還無信來,著實令人擔憂。

錦嬪每日在寶華殿裏燒經磕頭,康熙多少也懸心惦記著那邊,許是緣分,三月中旬,安兒的信前腳來,靜彤的信後腳也到了。

簡簡單單一封信,信中寫的卻是那半個月內準噶爾部的腥風血雨。

靜彤產子當夜,策妄阿拉布坦酒後縱馬摔落馬下當場過世,同時靜彤平安產下一對龍鳳胎。

策妄阿拉布坦的堂弟大策淩敦多布聯合王帳內數名重臣親貴意圖給靜彤產下的幼子扣上“生而克父”的帽子,逼靜彤放棄幼子繼承汗位的權利,擁護大策淩敦多布為汗王,改嫁為新王可敦。

靜彤麾下侍衛臣民無論男女均持械力爭,萬余人逼帳對王庭形成圍逼之困,準噶爾部汗王一脈的近支子弟小策淩敦多布率五百精騎力斬大策淩敦多布,與靜彤僵持數日,通過談判最終給出同意靜彤的端靜公主府與王庭並立,共同統治準噶爾部的條件。

但以幼子年少、生而克父為由,不同意尊立靜彤之子為汗,堅持小策淩敦多布為汗,最大的退步是公主在準噶爾部擁有與汗王同等權利。

如今準噶爾部局勢僵持不下,靜彤傳信回來,看上去是尋求康熙的幫助,但憑借敏若對她的了解,從她半月來未曾動用邊境兵力,便可看出準噶爾部的局勢已然全在靜彤的掌控之中。

靜彤傳書回來,名義上是尋求幫助,其實是在用計迫使康熙承認她在準噶爾部的正統地位,免除她日後在清廷內部可能面臨的威脅。

公主與小策淩敦多布相互制衡,心向大清卻因兩方僵持不下而無能為力,不得已之下在天子的敕封下成為準噶爾部一員首領,而非貪戀權勢、心存二心,不願帶領準噶爾部內附大清。

內附和歸附到底是不同含義。

靜彤既出此策,在朝中自然也有了布置。

前朝討論僵持數日後,康熙拿定主意,降旨調和小策淩敦多布與靜彤之間的僵局,分立東西汗王,天國公主為尊,宜為東汗王,小策淩敦多布為西汗王。

——這是兵力撐腰的好處。但康熙也沒有逼小策淩敦多布太甚的意思,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所以命小策淩敦多布主王庭,東汗王以公主府為尊地治下。

明面上看來,大概就是小策淩敦多布失名位得實惠,靜彤得名位而失實惠。

但凡是知道康熙給靜彤的信中寫了什麽的人,都不可能認為這位八歲登基少除權臣的皇帝陛下是這等“公允無害”之人。

他指導靜彤經營民心,以公主府及初時所建陪嫁之人居地為中心,另建王庭都城,架空原本的王庭與小策淩敦多布。

要論帝王心術,朝局手段,普天之下有幾個比得過這位皇帝陛下的?

就連敏若當年有那等“大逆不道”的想法,打的都是出手便令康熙措手不及、一力破萬法的主意。

若非準噶爾部如今局面如此,天時地利,讓他實在舍不下這塊大肥肉,康熙還未必會這樣豁出去,明白地指點靜彤。

這些年間,能從他那裏學到這種手段的,除了年歲尚幼的太子,便只有瑞初能稍微學到一點了。

與明面上的和稀泥旨意和暗地裏的捅火書信一齊送到準噶爾部的,還有晉封大清和碩端靜公主為固倫端靖公主的聖旨。

此番受封固倫公主的,除了靜彤,還有在科爾沁部的容慈。

固倫純禧公主。

同時宮中的錦嬪被晉為錦妃,成為六妃之外的第七妃,送進啟祥宮的賞賜絡繹不絕,錦妃掛念女兒,倒是沒多歡喜,謝恩領賞後,便來回翻看著靜彤送回來的書信舍不得撂下。

準噶爾部之事無論對康熙還是朝臣、天下百姓都是一陣沖擊,不同的是康熙站在做為帝王的角度最快做出了抉擇,朝臣們震驚遲疑又礙於國事之重,哪怕是最為固執迂腐的老夫子、理學的忠實弟子都沒敢對康熙冊立公主為準噶爾部汗王之事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