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猜忌(第2/4頁)

再說到了這個位置,她想退,皇上和朝局也不會讓她退了。

今日到了太極殿,林棠已經準備好又是旁聽學習的一天,可皇上說了渤海國使臣的事,問諸臣意見,竟第一個問的就是她。

“清寧侯,你對渤海國所求怎麽看?”

林棠的爵位乃殿中最高,但位次卻在吏部、戶部、禮部三位尚書之後,是按照官位排的。

她平日不發言,坐在這個位置不算明顯,可皇上頭一個問她,也由不得殿內其余大臣不看她。

思考從她以往的經歷來看,在皇上心中她應該是什麽態度,皇上的態度如何,她真實的想法又是如何,林棠道:“陛下,微臣以為,自大周建國初始,渤海就不曾對大周稱臣,幾十年來,渤海對大周也從未恭敬過,兩國多有戰事,可見渤海的野心。渤海今次一反常態,主動來結好,無非是看大周國力強盛,在西北大敗西胡,心生恐懼,不敢與大周再度為敵,也恐大周平定了西北,接下來便要收復東北大片前朝失地,所以如此。”

太極殿裏是一貫的安靜,只有林棠一個人的聲音在響。

她繼續對皇上說:“在微臣看來,渤海並非真心要與大周交好。我大周疆域遼闊,國力強盛,豈止是渤海的數倍。若渤海真心敬服大周國威,理應主動貢女來朝,但其國書上卻說欲嫁女於大周,還娶大周之女回國,便彰顯其野心未減。這‘嫁娶’二字原是結兩姓之好,兩家互為平等才使用,或許渤海只是借此試探大周,若大周真開恩允了,渤海反以為是大周懼怕了他們。渤海一向狼子野心,昭然顯在國書之上,又如何堪配我大周之女?”

見清寧侯言畢,皇上面帶微笑,眼帶贊許,眾臣便知道皇上的心意如何了。

其實西北才大勝不久,就算再不願主戰的大臣,也知有了清寧炮燧發槍,大周在戰場上的戰力已是今非昔比,或許對渤海的沼澤林地沒有辦法,但堅守國門毫無問題。

林如海也說國庫還可以支撐至少一次規模小於寧西軍西征的對外征伐,太極殿內的氣氛早從“是否應該答應渤海國嫁女娶女”,變成“是不是把渤海國也蕩平算了”。

皇上聽眾臣議論了半日,方覺被渤海國書氣出來的怒火消下去了。

想娶大周之女回國?渤海想得美!

他就那幾個寶貝姑娘,還等著給她們挑駙馬成親,一輩子安樂尊榮,絕不會讓她們和前朝公主一樣過得悲慘。

渤海雖不能說是窮山惡水,嫁去那裏也是背井離鄉,兩邊通信不便,受了委屈他都不知道。

大周並不懼與渤海開戰,可偏是內亂未清的時候……

到底才在西北結束一次大戰,大周對渤海也從未有過大勝,而一旦開戰,停戰並不是想停就停的,受苦的也還是邊關百姓,殿內諸人幾乎都是歷經兩朝的老臣了,再是熱血上頭也有限,沒過多久,便都回到腳踏實地,認為雖不能應渤海的國書,卻也不能主動交惡,還是應回一封國書,拒絕渤海所求,交與使臣帶回去為好。

國書怎麽寫,就不是林棠這個文化水平低下的武人……能參與的了,自有禮部和翰林院一同參詳。

大臣們都出了宮,皇上又看了一遍案上渤海的國書,思索良久。

他問:“清寧侯上次入宮見皇後是什麽時候?”

“就是昨日?”他又問,“那她在鳳藻宮呆了多久,還去了什麽地方?”

太監們恭恭敬敬的答道:“清寧侯、清文縣君和往常入宮一樣,在鳳藻宮坐了兩刻鐘,便去長寧宮拜見了太妃娘娘,也坐了兩刻鐘,又去見了幾位公主,公主們留清寧侯姐妹用了午膳。清寧侯姐妹於午膳後出宮。”

皇上沒有再問下去,吩咐了密探幾句,便道:“去鳳藻宮。”

“起駕鳳藻宮——”太監的聲音在太極殿外傳得悠長。

渤海國送來國書的消息還只在小範圍內流傳,並沒傳到後宮。

皇上來的時候,謝雲雁正拿著一本冊子,在和大公主齊承柔講她駙馬的備選都有誰,家世如何年歲幾何,又都是什麽樣的人。

被連著兩次國孝耽誤了兩年,齊承柔已經十九歲,就算在皇家也是該出宮開府成婚的年紀了,可她的駙馬還沒有著落,由不得謝雲雁不替她著急,連給齊承堅選秀的事都且靠後。

皇上的女兒自然不怕嫁不出去,可這婚配也講究個順心遂意。京中凡條件好些的男女,除非是讀書極好,估摸著二十出頭甚至不到二十就能得中舉人進士的男子不怕耽誤幾年,等考中了再結親更好,無不是早則十一二歲,晚十六七歲都定了親。

齊承柔今年十九,謝雲雁手上冊子裏的男子大多是十六七八歲,只有一二個十九、二十的,還差不太多。再耽誤一二年,公主和駙馬年歲差得太多,也怕日子過得不順,白委屈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