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改弦(第3/5頁)

林如海看明白了林棠在擔心什麽,他道:“棠丫頭,你放心,今日之事,只有你我和玉兒三個人知道,絕不會傳於第四人之耳。”

林黛玉也知此事的厲害,聽了忙道:“姐姐,我也可以發誓。”

其實林棠並不是太擔心林如海林黛玉把這事說出去,憑空“拿”出東西太過玄妙,不是親眼所見,說出去能有幾個人信?她是他們父女最親的親人了,她相信林黛玉的人品,也相信林如海對林黛玉的疼愛。

一個聰明人知曉“天機”“命運”後,不會吵嚷得全天下都知道。

但林如海和林黛玉這麽爽快的承諾,林棠還是覺得有一種由被信賴,被保護,被接納而產生的喜悅纏上她的心頭。

“玉兒也不會因你先前的隱瞞怪你。”林如海道,“你一向一心待她,她都知道。不讓她看這個,也是為了她好。”

“妹妹……”林棠不確定的看向林黛玉。

林黛玉雖然笑不出來,卻把手裏的茶杯、點心都放在幾上,緊緊握住了她的手。

看著女兒和侄女這樣,林如海又欣慰,又更擔憂,他道:“玉兒,你還罷了,棠兒非我親女,再過兩日就十三歲,怎好整夜留在伯父屋內?你姐姐才認回來第一日,為父就把她交給你,你帶她去睡一晚,等到明日,我看完了這些,自有道理。”

林黛玉聽林如海說的是正理,再看林棠眼睛還腫得核桃一般,面色是從未有過的憔悴,甚是讓人可憐。

她不免思及姐姐幼年被拐,受了多少苦楚,又為奴為婢,如今好容易找回身份,偏叔叔嬸子都已離世,再想到她不過喪母寄居外祖家中,有親人關懷,尚覺得心裏有多少委屈煩難,聽得父親病了接她回來,一路上多少擔驚受怕,便知她所受的委屈不足姐姐的幾中之一而已。

姐姐做丫頭的時候都盡力護著她,現在姐姐回來了,該是她護著姐姐,照顧姐姐了。

林黛玉這麽想著,拉著林棠的手站起來,對林如海一禮:“爹爹,我和姐姐這就走了。煩您把衛嬤嬤借我一晚上。”

林如海嘆道:“去罷,去罷。”

林棠林黛玉出了書房後,林如海獨個在書房內,一晚上三四個時辰,就把半寸厚的紙頁翻過一遍。

在這個故事裏,他今歲沒有接林黛玉,而是等到明歲病重不起,才寄信到京中,林黛玉由賈璉護送回來。

林黛玉因內心不安,對賈寶玉患得患失,以致生成情愫。

而賈寶玉十幾歲了還不學無術,只知風花雪月,調戲丫頭,結交契弟,已知人事了仍在省親別院裏與姑娘們閑混,還隨意進林黛玉的屋子,與忠順親王的私寵不明不白。寧榮二府的下人都私下議論林黛玉以後是要配給賈寶玉的,可賈母和賈家就是不定準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婚事,連丫頭紫鵑都替林黛玉擔憂起出路。

林黛玉處處小心,吃個燕窩都不敢主動提起,生怕下人碎嘴議論。十幾歲的孩子,竟能做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注3]這等哀嘆,其余詩句也盡顯哀愁,大有薄命之相。

林如海看得又氣又恨。

氣的是這故事裏的他好似全然不知寧榮二府規矩漸松,賈母年高糊塗,竟就撒手把女兒托付給了賈家,不但讓女兒以為賈寶玉是個好的,還讓女兒說出她是“無依無靠,一無所有,一草一紙都和他家的姑娘一樣”[注4]這樣的話。

恨的是,就算他這三年陸續知道了賈家的一些事,也不滿賈母對賈寶玉的教養,在今晚之前,他還是打算將女兒托付給榮國公府!

他真是糊塗透頂!

外面月漸沉落,林如海松開最後一頁紙。

就算這個故事——或者說殘書沒到結局,他也明白玉兒的結果必不會很好。

玉兒的詩裏有一句“質本潔來還潔去”,書裏處處都是伏筆,可能……玉兒還沒活到出閣成婚,就離世了。

寧榮二府內囊漸空,賢德妃省親更幾乎花光了兩家的錢。這裏面沒提他林家的財產怎麽樣了,但他知道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將家財以玉兒嫁妝的名義一同托付給嶽母,將來玉兒出閣,能給她剩下足夠體面的嫁妝,就很好了。

如果他和這書裏一樣,不知道嶽母溺愛孫子,賈寶玉這等不堪,想必也很願意讓玉兒嫁回嶽家,不必到別家受委屈。

林如海回憶現實和書中的不同,發覺似乎是因林棠多勸林黛玉給她寫信,他才能從信裏和家下人的口中得知榮國公府現狀。

他原本怕玉兒過於想家,也怕嶽母多想,並未給玉兒主動去信。若不是棠兒這孩子……

是棠兒救了他的玉兒,也讓他沒有白去填送了性命。

坐了一整個晚上,林如海身體僵硬。他站起來,覺得眼前一黑,踉蹌著扶住案邊,才勉強站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