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一秒……兩秒……三秒不到, 已經到達滑道弧形底部,淩放下沉加速——

到達滑道末端,後蹬——

起跳!

在這個至關重要的起跳時刻, 跳台左側腰部位置的教練台上, 兩位中國隊教練臉色凝重。

葉飛流瞳孔黝黑深沉, 面部肌肉線條緊繃得像刀刻。

今天的風強度大,風場復雜, 天氣又冷得超乎預期, 不能讓穿著薄薄一層跳雪連身服的運動員在跳台頂上等太久,零下三十幾度的低溫會讓身體迅速失溫, 哪怕葉飛流和淩放之前多次試驗冬季極限“待機”, 心裏有底,物理機能也難免受到影響。

況且,這種情況下, 八分在天、二分在人, 誰又說得清哪一陣才是好風呢?如果選個風力減弱的安全窗口期, 那沒準就會因為逆風承托不如別人穩而失去技術優勢, 可如果選強逆風突出淩放的高曲線優勢,又有著相當的危險, 全程動作都很容易變形。

既要周全妥帖, 還要抓住機會, 魯莽會敗, 猶豫也會。

這就是跳雪教練的難處了。葉飛流就好比是一線陣地指揮官, 全權決定時機的選擇,也全權承擔決策的責任, 身後的方唐只能給出簡短的建議, 上教練台前叮囑他的孫總教練也只能給出個大方針, 甚至在出發前一刻他和淩放之間也沒有交流途徑,全憑個人的經驗、判斷,和對徒弟的了解。

在這樣的壓力下,葉飛流用了四分半鐘,最終挑選了這麽一個逆風方向比較正、風力企穩的強風時機。

手中指令旗一揮,跳台頂端的身影立即俯沖而下。

給了出發指令後,葉飛流的目光放松了些,眼睛只是跟隨著高空中的徒弟,準備畫出漂亮灑脫的飛行曲線。

選風的時機是他的事情。松手之後的事,交給淩放自己。

方唐心態沒有葉飛流這麽灑脫,他直到看到淩放高速起跳、身體上拋路徑高、方向正,沒有受到強風影響,才略略松了一口氣——不過馬上,這口氣又堵在了嗓子眼兒。

風場驟變。

高空中,淩放即將抵達跳躍曲線最高點。索契跳台本來就陡峭,淩放又輕,此時,他距離著陸地面的實時高度達94米!

風是變幻莫測的。

氣象學這門發展多年的科學,至今依然受困於變化萬千的自然地理、氣流、星體自轉、水汽影響等條件,達不到真正的精準。時至今日,最好的局地氣象預測系統——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那套模型,也就是大部分國際A類賽事使用的天氣預測系統,都只能達到預測局地區域天氣70%左右的準確率,其中最主要的指標還是氣溫和降水,風向風速在其次。何況,尺度越大,“中標”概率自然越高,對於一座地理概念上很小的跳台,極難達到準確預測。

作為一項奧運級別職業體育運動項目,大部分世界級跳台滑雪場地依賴的後端信息技術處理平台都很先進,可以達到一定的模擬、預測功能,但前端實時感知設備和十年前區別都不大,主要還是近地面加裝傳感器,空中采用結合氣象雲圖分析、天氣氣球收集數據這一套。

作為高空高速的精準項目而言肯定是不夠用的。跳雪從業者們都清楚,場地風場圖都是參考,做決策前都只能預計情況不發生180度的大變化——起碼,不要在運動員在天上的時候發生。

然而它就是會發生。

葉飛流和方唐面前的風場圖一時間紅綠交錯,實時風速數值變化得讓人眼花繚亂,仿佛出了bug,如果葉飛流沒看錯,甚至有一瞬間,場地實時風速超過五級,而雪上加霜的是,屏幕上超過一半的、密密麻麻的旗狀風向標識,直接調轉了方向!

淩放是全場最後一個跳的運動員,教練台上沒有其他隊教練,除了葉飛流他倆,只有幾位場地工作人員。一眼看到實時屏幕,有人下意識地在胸前畫了個十字。

高空之中,風向驟變。

在毫無憑依的空中拋物線制高點遇見了這種情況,沒有任何人能幫到淩放。

他還在動作變化的最緊要關頭,馬上要換俯沖動作,任何些微的變形失誤,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淩放是對這一切最先察覺的人。

高速飛行中,他身軀的每一寸都正面對著很高的空氣張力,此時此刻逆風忽然改換,風速還這麽高,在他而言,就像是有一只冰冷的大手,在他變換動作的關鍵時刻,從身後猝不及防地狠狠推了他一記!

幾乎立刻就要把他從預定拋物曲線中推開。

對於各種突發狀況,每位運動員都做過設想和練習,不過這就像進鬼屋明知會有人嚇自己,看到還是嚇一跳一樣,很難避免應激反應,而且他還直接遇上了彩蛋級別的突發狀況。

好在淩放的頭腦保持著絕對冷靜。雖然驟變突至那一刻,他身體也僵了一瞬,立刻知道不好——雖然可以穩住身形確保安全,但是成績恐怕也就沒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