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殿下之五(第2/5頁)

這說明渤海國不懼挑釁我朝,說明他們對自己的戰力有信心,但戰事不能輕易開啟,因為要等待良機,因為我朝在鎮北關的十萬精兵並非擺設!

若此時我朝更替領兵大將,這就是現成給對方遞上機會。

陛下,沒人會放過這種時機的。

一旦換將,必有大戰。”

榮晟帝平生最厭煩的無非一個“鄭”字,他忍耐多年,如今好容易不必忍了,人就是這樣,一旦輕松,就露出輕佻來。他輕輕哼出一個氣音,“那依顏相說,不論如何也不能換掉鄭鎮北了?”

“可以換,但不是現在,也不是楊暉此人。因為臣在他身上看不到勝算。臣身為首輔,反對陛下調離鄭鎮北之策。”

顏相於內閣多年,他性情溫和,鮮有這樣激烈的表態。除了齊尚書,內閣諸人都看傻了。榮晟帝更是氣的說不出話,正當此時,齊尚書打斷顏相的話,“顏相,你雖為首輔,也是陛下之臣。你當然可以反對陛下的提議,陛下也欣賞你的直言敢諫,但這是陛下的朝廷,陛下的內閣,調鼎天下之人,是陛下。”

他含笑看向榮晟帝,姿態恭敬又溫順,“陛下是仁善之主。陛下,事有反對者很正常,哪怕這個人是當朝首輔。臣支持陛下,臣以為陛下考慮周全,設置得當,目光深遠,不失為聖君之計。

陛下,臣支持您。”

要說內閣中榮晟帝最討厭的就是齊康,一直不喜歡,都不想多看一眼。故而齊康一直沒說話,榮晟帝也沒理他。

榮晟帝未料到,齊康主動表示支持。

不只榮晟帝,禦前諸人齊齊看向齊康,包括顏相。

不同的是,顏相只輕輕瞥一眼便移開了視線:論對時機的把握,天下鮮有能在齊康之上的人吧。

其余人的眼神中充滿不可置信,齊康你不是太後一黨麽?

你怎麽突然倒戈支持起陛下了?莫不是擔心官位不保改投陛下了?還是說今兒這是在遞投名狀?

連榮晟帝都在想齊康是不是想獲得朕的信賴。

齊康順著榮晟帝的意思,輕而易舉的取得禦前會議的主導權,最先點名素有“當朝第一搶功小能手”之稱的刑部李尚書,“李尚書,你支持陛下麽?”

李尚書屬於有立場但不多的類型,斟酌著說出既能表現出閣臣地位又符合陛下心意卻又不顯諂媚之語,“臣以為,倒不妨不試。如陛下所言,反正鄭大將軍依舊在朝,若遼北有事,隨時可派他去支援。而且,只是令楊將軍暫領大將軍之位。合不合適的,還得看他的實績。”

榮晟帝松口氣,“朕就是此意。”

齊康繼續問,“黎尚書,你支持陛下麽?”

兵部黎尚書顯然也想繼續坐在兵部尚書的寶座上,齊康已向陛下投誠,他比李尚書更幹脆,“臣也以為,不妨一試。”

齊康點名角落中的翰林掌院吳學士,“吳學士呢?”

吳學士自從數年前折戟於公主之後就一直在內閣是小透明,此時聽到齊尚書點名,連忙道,“陛下所言,甚是有理。”

齊康繼續問,“鐘尚書,您說呢?”

新任戶部鐘尚書剛回直隸回朝,他如今謹慎許多,“我只掌過直隸軍務,邊防之事,不敢多言。”

點過這幾個立場不堅定的,齊康已得四票,穩占必勝之局。他繼續問,“方禦史的意思呢?”

方禦史可不是上述幾位,“設太尉之事無妨,但顏相所言未嘗沒有道理。我們都知道,顏相並非危言聳聽之人。”

的確,顏相為首輔這些年,一向善於聽取大家意見。太後掌權時,對方禦史、史太傅這樣有些固執的同僚一向多有回護。

要命的是,顏相還有一個傳聞中的綽號:不會犯錯的首輔。

就是說做首輔這些年,顏相的判斷從未出錯。

這也是顏相能穩居首輔之位的原因,因為實力在諸人之上。

齊康看向位在內閣之上的秦太師,“秦太師,安一安方禦史的心吧。”

秦太師也向來不喜齊康,但此時政事要緊,秦太師道,“一則鎮北關易守難攻是天險,楊暉領兵素有穩健之名,我們據關隘之險,居城池之堅,守關總能守得住。二則,鄭家三代人世守鎮北,就是我們為官,外官最長不過十年也要調任的。這次既是想煆練新將領,也有讓鄭家在朝任官的意思。並不是要浪費他們的軍略才幹,在鎮北關掌的是鎮北兵馬,於朝,是統籌天下兵馬,與我平起平坐。”

秦太師將話說到明面,何況太尉之職的確官高俸厚,且帝都風流錦繡,遠非遼北苦寒能比。誰也不能說這樣的安排委屈了鄭家。

方禦史對秦太師的敬仰更在顏相之上,既然秦太師這樣說,他略做權衡,頜首,“那不妨一試。只是臣以為,顏相顧慮亦在情理,鎮北關以守關為要,切不可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