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夏宣戰,諸國施壓,顧錦年入世,盤山復蘇(第5/7頁)

「王爺。」

「你只要記住一點,若是大夏王朝,以常規手段作戰,我等難以出手。」

「但只要大夏王朝,敢動用六境,或者是仙器之類的,我等必然第一時間出手,為你解決麻煩。」

「當然,我等也不會直接出手,傷害大夏將士,最多就是威懾,畢竟顧錦年與蘇文景二人乃是當今聖人,我們出手已經不好,再幹擾什麽,會惹來天怒,到時候就怕顧錦年借題發揮。」

「顧錦年最擅長的便是借題發揮,一切還是要在規則之內。」

「所以王爺還是要小心一些,可別打不過。」

王軒開口,他特意提醒一句。

常規作戰,他們不能插手,動用六境他們才能出手。

「王道人放心,不說其他,有我三國支援,常規作戰,大夏王朝面對的是匈奴國扶羅王朝,大金王朝,大夏現在無非是有江中龍米,保證糧食充足。」

「將士還是那些將士,算得了什麽?」

匈奴使臣開口,極其自信道。

此言一出,寧王也跟著點了點頭道。

「沒錯。」

「西北二境也是易守難攻,說句不好聽的話,什麽都不做,就以守城來說,大夏王朝百萬將士,只怕三個月都攻不下一座城。」

寧王無比自信道。

「恩,此番大夏王朝,幾乎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眼睜睜看著王爺立國。」

「眼下,建德皇帝出面,使得顧錦年與蘇文景無法出手,大夏王朝唯一能做的,就是派兵宣戰,可我三國支援之下,外加上西北二境城墻之高。」

「想要阻止立國,除非大夏王朝能在一天之內,攻下西北九城。」

「可若是不借助六境亦或者七境之力,想要在一天之內,攻下西北九城。」

「無疑是癡心妄想。」

大金使臣開口,他們也有所研究和了解,知道西北二境的城有多高。

壓根就不怕。

眾人紛紛點頭。

的確。

對於大夏王朝來說,想要阻止立國,只有兩個辦法。

聖人出手。

但聖人也不是想出手就出手,建德皇帝是大夏真正的皇帝,人家要立國,你顧錦年和蘇文景能說什麽?

名正言順啊。

反而這兩人要是參與在內,必會惹來麻煩。

現在仙門,佛門,也有七境強者,而且還不少,真不怕你顧錦年什麽。

第二個辦法最簡單也直接,打下來,硬生生打下來。

可打的下來嗎?

而且還必須要在幾天內打下來,不然的話,一直防守,匈奴國給人,扶羅王朝給裝備,大金王朝給糧食。

拖個半年一年,新夏早就立完了,直接凝聚國運,然後只要穩定個半年,每天蠶食大夏國運一部分,半年之後,平起平坐,你奈我何?

當下,想到這裏,眾人紛紛大喜,宴會上可謂是興高采烈。

很快。

翌日。

終於,三次協商失敗,大夏朝堂再也沒有任何議和之聲了。

永盛大帝沒有怪罪任何一個人,而是直接下旨,動員宣戰。

禮部兵部早就擬好了聖旨,第二次議和失敗之後,兩部就已經有所準備。

如今隨著朝堂之上,百官一致認同下。

宣戰旨意,也在一天之內,告示天下。

而且這封聖旨,不僅僅是針對寧王,包括匈奴國在內,一並清算。

聖旨頒布出去,一時之間,大夏王朝瞬間沸騰。

大夏百姓空前絕後的支持這場大戰。

但很快。

匈奴國,扶羅王朝,大金王朝,仙門,佛門,傳來消息。

匈奴國最為直接,他們認可建德皇帝,認為大夏皇帝應當就是建德,如今建德皇帝在西北成立新夏,這完全是順從天意。

同時匈奴國更是讓人寫下千字文章,抨擊大夏王朝,還解釋當初為何發生邊境十二城的慘案,就是因為匈奴國得知建德皇帝被永盛大帝暗算,故而憤怒。

但他們澄清,沒有屠殺大夏百姓,一切都是大夏朝廷為了抹黑匈奴國,還自認為匈奴國一直以來都是大夏的鄰居,關系極好。

列出諸多證據,但最惡心的不是匈奴國,而是寧王,直接公開承認,邊境十二城的慘案,大多數都是永盛皇帝為了吸引仇恨,抹黑匈奴國。

為了皇位,寧王當真是一點臉皮都不要,惹來巨大的爭議與罵名。

而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也在第一時間施壓。

「建德皇帝,乃為大夏正統之帝,昔遭遇動亂,奸臣四起,永盛清君側,並無過錯,但今日建德重新稱帝,亦無過錯,還望大夏朝廷能休戰,坐下和談。」

這是扶羅王朝的意思,到也算是給點面子。

大金王朝就毫不客氣,讓人書寫文章,抨擊永盛皇帝奪權篡位,手段惡劣,今立新夏,順從天意,還望大夏王朝好自為之,否則大金王朝會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