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萬裏悟道,聖道之苦,天命顯世,大世枷鎖(第3/7頁)

待說完這話,顧錦年也就沒有了借宿的想法,離開了此地。

他來到深山。

沉默不語。

月色照耀而下,顧錦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他打破了墻石。

卻打不破人心中的墻石。

是怎樣的苦。

才會讓人將自己親生母親送去墓穴之中?

自幼的撫養,含辛茹苦的帶大,古代分娩,如同行走在鬼門關一般。

卻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顧錦年一直都知道,百姓苦,百姓苦,可當看到這一幕時,對他沖擊太大太大了。

在京都當中。

他所看到的百姓苦,是忙忙碌碌,為五鬥米折腰。

而在這些地方,他看到的苦,是真正的苦。

人間。

如同煉獄一般。

生來,仿佛遭罪一般。

十八層地獄,也苦不過這人世間吧。

今日。

救下是一個人,可昨日,前日,有多少人葬身於此?

或有心狠者。

將自己的父母,從懸崖丟下。

但顧錦年相信,大多數的人,還是不忍。

法於理。

善與惡。

想到這一切,顧錦年沉默到了極致。

他一直覺得,自己在改變這個世界,想要去拯救這人世間的苦難,可現在他才發現,自己太過於渺小了。

這樣的苦楚,怎可能是自己一個人可以改變的?

這只是自己所能看到的。

可那些自己看不到的,又在何處?

顧錦年緊閉雙眼。

他深深的吸了口氣。

“聖人也,為天地蒼生造福。”

“聖人之道,順著天意,改變著這個世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條路,太難走了。”

一種前所未有的壓迫感襲來,他對聖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越是了解,顧錦年更加覺得聖人之道有多艱苦。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一刻,顧錦年也徹底明白,這四句話有多難,為何橫渠四句,能成為無數讀書人都想要追求的目標。

因為太過於宏偉,任何一條,都難以完成。

“今日之苦,今日見。”

“明日之苦,未曾見。”

顧錦年又是長長吐了口氣。

他盤坐在這裏。

心情異常的沉重,他感受到了聖道的苦,感受到了聖人的難,更加感受到了這條路有多難。

唯有真正見到。

才能明悟。

恐怖的壓迫感,並非是這一件事情,而是無數看不到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

任何事情,越是了解,才會知道有多恐怖。

顧錦年坐在孤山之上,沉默了許久。

他想過了諸多事情,去解決這樣的情況。

但想了很久,無論自己怎樣去解決,還是需要時間。

如此。

當天再度亮起之時。

顧錦年站起身來了,他朝著山下繼續行走。

他無法想到更多的東西,這需要時間。

不可能因為看到了一件事情,就有諸多的感悟,從而明白道理。

他繼續行走。

遊歷山河。

如此。

轉眼之間,又是十天過去。

這十天來,顧錦年橫跨五千裏山河,他一直朝著東南方向走去,稷下學宮就在東南處。

稷下學宮,不屬於任何勢力。

完全是一個單獨的勢力,以思想學問為主,天下讀書人都可前往稷下學宮。

只不過,大部分讀書人前往稷下學宮,都是過去聽聞聖言的。

唯有大儒,才能在其中辯法。

倒不是瞧不起大儒之下,而是稷下學宮認為,連大儒都沒有抵達,也沒有什麽太大的道理。

即便說出一些道理,也無法完善。

稷下學宮還有最後半個月就要開啟,原本應當是半年前就要開啟,只因大夏天災之事,稷下學宮拖延了三個月。

後來蘇文景出面,外加上稷下學宮也有所考慮,最終再拖延了三個月。

而這一次,稷下學宮也不會繼續拖延了。

不過這半年的拖延,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好事,給了他們時間去沉澱自己的學問與思想。

只不過。

對於顧錦年來說。

稷下學宮,對他而言,並不是主要目的,他這次行萬裏路悟道,收獲的東西,的確很多。

他以紅塵百態之事,來印照自己的思想。

前前後後半個月的時間,顧錦年看到了很多,聽到了很多。

大多數還是惡。

少部分才是善。

他看到生而不養之事,也看到老而不贍,他看到有人因嗜賭,以至於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也看到有孩童苦苦求學,深夜之中,借助月光看書,以沙盤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