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請聖尺,定儒義,以德凝氣,怒斥三萬讀書人!(第7/8頁)

顧錦年繼續詢問。

只是這一次詢問,大部分人還真沒有。

他們知道這件事情肯定沒有表面看起來這麽簡單,但他們主動忽略,可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不是完全了解。

自然而然,不是特意來栽贓嫁禍。

“請世子殿下明鑒,我等只是一時糊塗,因嫉妒之心,這才做了不該做之事啊。”

“是啊,是啊,世子殿下明鑒,我等再怎麽樣,也不至於如此齷齪。”

“明知世子殿下遭受冤枉,還來栽贓嫁禍,我等做不出來啊。”

不少聲音響起。

這點他們還是有底線的,主要就是不爽和嫉妒,其他真沒。

可大部分是這樣,也有一部分人渾身發抖,臉色蒼白。

這群人不敢說話。

可聖尺已經在震動,隨時激活。

“不回答者,削其才氣,押送懸燈司。”

顧錦年冷漠開口。

終於,有人堅持不住了。

“請世子殿下恕罪,是我鬼迷心竅,是我不為人子啊,還請世子殿下恕罪。”

第一道聲音響起。

是最開始出列的十人之一,他跪在地上,懇請顧錦年恕罪。

隨著一人開口,很快一道道聲音響起。

數量還真不少,一眼望去有四五百人。

百姓們是看的真真切切,同時也是恨得咬牙切齒。

不怕人蠢,就怕人壞,這種人雖然數量不多,可就是帶節奏的人,若沒有他們,這件事情也不會鬧到這個程度。

至於這群讀書人,也有些驚訝了。

隨後他們也紛紛開罵,認為是這幫人帶頭,故意使壞,借他們的嫉妒之心。

更是有人要求顧錦年嚴懲這幫人。

聖尺沒有動靜,很顯然,這些人都招了。

“三問爾等,有無受孔家指使者?”

顧錦年道出第三個問題。

此言一出。

瞬間眾人沉默了。

許多人都驚的不語。

顧錦年前面兩問還好,無非是要一個公道。

可這第三問,就耐人尋味了。

三萬多讀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部分的的確確沒有參與。

可的的確確,有一小部分人,準確點來說,是極少部分人,臉色不太好看。

“我沒有。”

“我也沒有。”

“我連孔家人都不認識,更不可能受其指使。”

一道道聲音響起。

但有極少部分的人,沒有回答。

數量不多,也就十來人。

“爾等為何不答?”

顧錦年站在城門之上,望著他們,語氣冰冷。

“我等.......我等拒絕回答。”

“顧錦年,你要殺要刮隨你便,我等不服,不願回答。”

“沒錯,我等就是不服,你借助聖器,打壓我等,問什麽問題,我等都不回答。”

這些人開口。

很顯然,再得罪孔家和得罪顧錦年面前,他們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

只不過,這樣的言論,已經讓不少人有所懷疑了。

說什麽不回答?

無非是心裏有鬼。

得到這個答復。

顧錦年心裏也有數了,而且他也猜到是這個結果,所以並沒有憤怒什麽。

“來人,將這些人統統拿下,扣押懸燈司,逼問幕後之人。”

“至於這數百人,免罪。”

“爾等不服我,無有過錯,但聚眾鬧事,下不為例。”

顧錦年開口,這些不說話的,直接抓走,大刑伺候。

也算是殺雞儆猴。

至於這些的的確確就是不服自己之人,顧錦年沒有懲罰。

不服自己就要懲罰?這就是真正的霸道。

顧錦年心裏有數,銀兩鈔票都有人不喜歡,何況一個人?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該罰則罰。

緊接著,顧錦年將目光看向大部分讀書人,說了九成九是因為嫉妒,所以跟風來找事。

“至於爾等。”

“滾回家中,禁足三月,摘抄聖人經文千遍,什麽時候立有德行,什麽時候再參加科舉,本世子給你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可如若再犯,本世子也決不輕饒。”

法不責眾。

三萬多人,顧錦年也不可能全部懲罰,至於楊開所言,取消三屆科舉資格,這懲罰很重。

爽是爽,但也會被人記恨,沒有必要,人有嫉妒心是正常的。

但懲罰也有一個度。

如若他們立有德行,是好事。

如若他們沒有德行,也不能參加科舉,懲罰一樣。

只是顧錦年這般的行為,卻讓許多人驚訝了,甚至就連百官都有些驚訝。

這些讀書人更是驚訝。

本以為是一場大難,卻沒想到顧錦年放過了他們。

一時之間,這些讀書人心中不由生出慚愧之心啊。

“我等愧疚世子,還請世子放心,今日之事,我等銘記於心,往後必立德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