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儒自盡,徹底鬧大,罵聲如海,萬人聚京(第3/7頁)

“這一點,不管你之前做了多少好事,都無法洗清你自私自利之行為。”

“你無德無義。”

謾罵聲鋪天蓋地,很多人都抓住聖器這個點。

罵顧錦年也罵爽了,接下來才是重要的事情。

對於顧錦年,大部分人是心生嫉妒,但罵兩句也差不多了,這一次為什麽這麽多人會直接一面倒去辱罵。

完完全全是因為,聖器之事。

如果顧錦年僅僅只是作詩厲害,詩成千古,他們即便是罵了,也沒什麽用。

畢竟罵一萬句顧錦年,人家明天照樣寫出一首千古詩詞,反而自己成為了最大的笑話。

周家雖然寫了十罪,可問題是,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可圈可點,非要往這方面去說也行,但不往這方面去說也行。

公道自在人心,等個幾個月,其實這件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但最讓他們心裏不是滋味的事情。

就是聖器。

顧錦年才不過十七歲啊,爺爺是鎮國公,父親是臨陽侯,自己馬上也要封侯,皇帝是他舅舅。

如今更是儒道聖子,還是仙道仙靈根,所有的榮耀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身上,擱誰誰不眼紅?

現在更是得到傳說當中的儒道九大聖器之一,這讓天下讀書人極其的不服。

尤其是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不少讀書人都覺得不公平,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王朝當中,也有比顧錦年更優秀的人。

年輕一代是沒有,但老一輩也有一些為民伸冤的人,可為什麽沒有得到聖器?

他們不服,心中產生了不平衡的想法。

最酸的還是大夏王朝讀書人,畢竟是一個王朝的,他們現在不想說太多,就是希望顧錦年能將聖器交出來。

如果顧錦年交出聖器的話,那一切好說,交給孔家他們更加開心,雖然他們知道一但交給孔家,想要拿回來估計很難。

可那又如何?反正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讓別人得到,很典型是這種心理。

如此一來,聲勢才會如此浩蕩。

“聖器,有德之人可獲,如若無德,怎配聖器?倘若顧錦年認為,這件事情你蒙受不白之冤,那你將聖器交出來,交給孔家。”

“孔家乃是聖人世家,有三件聖器,不可能會貪圖你的聖器,我等也願意為你做個擔保,共同見證,如若你不交,你便是自私之人,沒有品德,配不上聖器。”

“沒錯,而且還是這種聖器,對我等讀書人來說,威脅太大,如若你顧錦年有品德,我等無懼,可就怕你胡作非為。”

“交出聖器,這件事情可以到此為止,我等也敬佩世子殿下功德無量,為天下讀書人著想,至於其他的事情,另算。”

一道道聲音響起。

矛頭瞬間指向聖器,要讓顧錦年交出聖器。

這裏面要是沒有人在暗中推動,鬼才相信。

面對這樣的聲音,大夏京都讀書人的反應就不一樣了。

“憑什麽交出聖器?聖器是世子殿下偷來的嗎?當真是可笑。”

這是王富貴的聲音,他第一時間開口,給予回應,也氣的不行。

“交聖器出來?孔家配嗎?已經擁有了三件聖器,還想將第四件聖器占為己有?可笑不已。”

江葉舟的聲音也響起,他更是氣不過,直接辱罵孔家。

然而有人拉住他,讓他不要亂語,說歸說,不要牽扯到孔家,只是自從與顧錦年結識後,他的性格也有些變化。

故而他沒有在乎,進行回應。

可以說,大夏書院的學生,一個個都是主力軍,在京都當中展開罵戰,對外面的一些言論進行抨擊,而且到處去演講。

就是擔心被有心之人帶偏思維。

“顧錦年有沒有德行,我等說了不算,爾等說了也不算,聖器選擇顧錦年,那就代表顧錦年有德行。”

關鍵時刻,有一道聲音響起,給予最強的回應。

是大夏禮部尚書。

楊開。

是的。

沒有人會想到,關鍵時刻,楊開的聲音會響起,而且還選擇幫助顧錦年。

不過楊開說的話沒有問題,有沒有德行,不是別人說了算,而是聖器說了算,聖器有靈,如若顧錦年沒有德行。

聖器會選擇顧錦年嗎?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人說過,可效果不佳,因為身份問題,沒有人在乎。

可楊開一出聲就不一樣,他一開口,算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讓顧錦年的風評得到巨大扭轉。

不得不說,這段時間,整個大夏王朝無比熱鬧,所有百姓都在吃瓜。

東荒所有王朝也都在關注這件事情,甚至中洲境內也有人關注此事。

爭議太大了。

而大夏書院上空,烏雲凝聚,的確有些可怕,令人心中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