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3頁)

偏生他只是個學徒,他主人才是廚藝大師,因此這火候全然由裴年鈺掌握著,樓夜鋒又哪裏做的了半分的主?

因此樓夜鋒只得聽憑主人的教導,一刻鐘後才熄了火,這才終於吃上這清蒸蟹子。

………

兩人飯罷,忽然閑聊起來。

“夜鋒你可知道,這菜品分哪兩大類?”

“這難不倒我——自然是葷素二類。”

裴年鈺點點頭。

“葷菜自然是肉類,雞蛋也算半個。”

“且說這人自遠古而始,便以打獵為生,雞鴨牛羊魚肉蝦,樣樣都吃。後來有了集落和文明,便學會了畜牧為生,這自然是因為……”

樓夜鋒接茬:

“因為這雞鴨魚肉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影衛訓練的時候也偶爾會分配一些肉吃,畢竟不吃肉便沒有力氣,如何訓練?且這世界上誰不喜歡吃肉類呢?”

“你說的非常不錯,喜好肉食乃人之天性,所以後世,大家才會想法子將這些畜牲之肉,分為各個部位,發明出各有各的味道和做法。”

“那為什麽又要有素菜呢?”

“因為素菜也是不可或缺的……?”

裴年鈺點頭:

“沒錯,若是只吃葷不吃菜固然不可,只吃素菜不吃葷菜更是萬萬不可。不過夜鋒你知道麽,這素菜的烹飪之道,也是需要葷腥來提味的。”

樓夜鋒一臉認真:“願聞其詳。”

“你可還記得我先前做過開水白菜這道菜品?”

“當然記得,工藝繁復之極又美味至極。”

“這開水白菜不過是清湯加白菜葉子罷了,你一眼看上去,是不是以為這是素菜?”

“那是當然。”

“但做開水白菜用的高湯,你還記得麽?”

“——用老鴨的鴨架,配以雞肉和豬的肋排進行,熬煮吊高湯一天一夜。高湯成了之後加入肉蓉和雞油,最後澆在白菜上。”

“對,所以你看,即便是清新如白菜這樣的菜品,想要好吃,也得靠高湯來提鮮。這說明什麽?”

“葷菜裏可以沒有青菜,但青菜裏若沒有葷腥則多半不好吃。”

“你發現的這個道理,非常正確。純素菜,比如白菜燉豆腐,你覺得放到酒樓裏賣,會有人買麽?”

“恐怕要無人問津了。”

裴年鈺繼續道:

“所以在廚藝一道裏,素菜的做法中往往也是需要添加肉類的。有的加肉沫,比如螞蟻上樹。有的需要用骨頭湯,比如開水白菜。或者有的需要用煉制的豬油,不一而足。”

樓夜鋒點點頭表示知道了。而裴年鈺又想起來一事:

“說起來,你可知前些年為何本朝廚藝不興麽?”

“這,屬下醉心武藝,這個問題確實是沒有研究過。”

“乃是因為先帝的一道政策。這是我已經去世的母妃在我小時候說的一個典故了。”

“——大約三四十年前罷,先帝剛剛登基為帝。而先帝幼時有一個乳名,乳名裏有一個字叫厹四聲,念作(自己去查。於是先帝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

“避諱!”

“沒錯。新帝登基自然要避諱。先帝很不喜歡這個字,覺得這個字不甚優美高雅,於是見到這個字就生氣。這一登基自然是下了聖旨,讓整個大靖一朝禁止使用這個字……的讀音。”

“啊,這豈不是要為士人學子帶來許多不便?”

“一開始確實是不便的。可士人科舉本就為了做天子之臣,區區一點不便怎能難得住他們?更何況,在不能使用這個字的情況下還能做出來優秀的八股文章,這不是更加顯得自己有能耐,並且忠心耿耿,為陛下體諒?”

“朝堂士林作風皆如此,倒也可以預見。”

“於是聖旨一出,自文人開始,便從上而下開始了這場春秋筆法。上從國子監的學堂,下到鄉間秀才的私塾,一層一層,每個人都十分積極主動地春秋筆法掉了自己所做的文章中的這個肉字。”

“一開始,大家還只是在文章上做功夫。只不過先帝見大家如此赤膽忠心,大為感動的同時,自然對於那些不聽話之人,更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後來有一日,先帝微服出巡之時見到街邊一個少年,許是剛和玩伴嬉鬧完,腹中饑餓,其母便給了他一只肉夾饃。那少年在吃肉夾饃的時候,忍不住贊嘆肘子肉真好吃,卻正好被路過的先帝聽在耳中……”

樓夜鋒了然:“於是就像被戳了肺管子一樣?”

“確實如此,先帝大怒,令影衛將那少年抓起來審問,是否是前朝余孽所指使,故意來給他上眼藥。”

“那少年無聲無息地被關了之後,先帝回京便又下了一道聖旨,令大靖朝人皆不許吃肉。那聖旨中是這麽解釋的:因為豬肉是腌臜之物,不凈不潔,百姓們吃了之後,其言行便會被豬肉汙染,變得不知禮法不知仁義。因而吃肉是不好的,為了大靖朝的未來考慮,令大家都不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