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全文完結

年後,幾位年長閣老先後致仕,四十歲的裴少淮官至首輔。

老皇帝頒發最後一道聖旨——承師問道,重新劃設科系,重現昔日太學之輝煌。

此後,燕柘徹底從皇位上退下來,新帝燕有政繼位登基。

……

早在周朝時,便有“太學”之名。供貴族子弟讀書之處,即為太學。

到了漢朝,朝廷設立京師大學,以儒學為正統,京師大學謂之為太學。

晉朝時,又設專供公卿大夫子弟學習的國子學,與太學分立。

歷經南北朝之動亂以後,隋唐再復統一,朝廷將太學與國子學合二為一,稱之為國子監。萬國學者來朝,只為爭一國子監入學名額。

此後便一直延續了下來。

隨著朝廷用人的改變,天下各行各業的起興,許多學科學系亦呈現“推陳出新”之態,大慶國子監的人才培養模式早已不能滿足時勢的需求。

為了給天下各級府學、縣學、族學、私塾樹立典範,為了讓更多有識之士得以施展才華,裴少淮將親自操刀,重啟“太學”。

這一回,太學將不再是帝王將相子孫的專屬,太學將是天下人的太學。

此外,手工業興起、生活日趨富足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女子走出閨閣,活躍於各行各業之間。

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等傳統觀念,一時難以轉變。裴少淮自知不能操之過急,決定先退一步,從設立女子學堂開始。

他相信,百年以後,必有男女同入太學之景。

……

……

這日,景川伯爵府有喜,慶賀伯爵夫人大壽。

寶駒雕車熙攘來,府邸大門次第開。

大姐裴若蓮來得最早,天才剛亮,伯爵府的仆從還在忙著布置正堂,她便進來了。

裴若蓮也已五十余、近六十,體態豐腴了些,更顯端莊。有丫鬟端來溫水,她凈了凈手,隨後進了林氏的房。

嬤嬤正在給林氏梳頭,一襲白發長至腰,裴若蓮悄聲從嬤嬤手裏接過梳子,一遍遍從頭梳到尾,直到發絲又順又亮,這才笑道:“母親這一頭華發,是有兒孫福氣的。”

林氏回頭,看到裴若蓮,詫異道:“你怎這般早就過來了,快坐下快坐下。”

“耽誤什麽也不能耽誤咱們伯爵夫人的壽辰。”裴若蓮笑說道,“我早些過來,瞧瞧有什麽能幫上忙的。”

“就你最會說好聽話,只當是尋常日子,有什麽可忙活的。”林氏滿臉笑顏。

待梳好發式以後,兩人邊聊邊往前院走,正巧路過四姐妹昔日的閨房。歲月在房內留下了痕跡,許多物件已暗淡褪色,然一切擺放依舊如初。

裴若蓮步子慢了下來,忍不住多看幾眼,恍惚間又回到十五歲那年,繼母為她穿上織金長裙,風風光光為她辦了及笄禮。

她在伯爵府最落魄的時候說親出嫁,再回首時,只滿心覺得感激和幸運。

……

臨近辰時,初秋的晨光又暖又亮。

伯爵府門前擠滿了馬車,前來祝壽的親友只能下車多走幾步。

這當中,“陣仗最大”的當屬二姐裴若蘭一家。裴若蘭挽著司徒旸的手走在最前頭,其後是兩個女兒,以及裴少淮幫著介紹的兩個“上好讀書人”姑爺,文質彬彬。

兩位姑爺懷裏抱著、手裏牽著小兒小女。

兒子司徒千霆學文不成,考了武科舉,像司徒旸一樣走武官的路子。他娶的是英國公家的幺女,這兩人也是拖家帶口。

細數之下,二姐這一大家子竟有十五口人之多,輛四騎的馬車都坐不下。

……

等眾人都到齊以後,依序給林氏拜壽。正堂裏,最是忙碌的不是壽星林氏,而是像風一樣刮來刮去的雲辭。

京都設立女子學堂,裴少淮讓女兒幫著管理學堂裏的事務。雲辭靈機一動,便想趁著今日的熱鬧“招兵買馬”,讓女子學堂的師資更上一層樓。

雲辭最先說服的是姑裴若竹。

“好好好,你說什麽姑都依你。”裴若竹愈老,英氣愈顯,說話做事透露著一股雷厲風行,她道,“誰讓姑最是稀罕咱們家小風。”

又道:“不止姑願意去授課,姑明日帶你到各個坊裏走一走、挑一挑,但凡你覺得用得上的人,盡管要去。她們必定也很樂意把本事教給女學生們。”

“姑最好了。”

當年被迫解散棉織造坊以後,裴若竹並未就此停下腳步,而是四處奔波,尋求更多的婦人生存之道。

植棉織棉的成功讓她知曉,女子能做的絕不止相夫教子、姑六婆而已。

乘著開海的東風,裴若竹帶著婦人們,在京畿開設了許多婦人作坊,有做食飲的、炒茶的、雕玉琢金的、熬糖的、造紙的,還有寫話本子編劇的……總之,只要能幫婦人們正經掙錢、安身立命的行當,裴若竹都不惜費銀錢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