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皇帝知曉裴家兄弟倆感情好,卻不省得,這弟弟誇起哥哥來如數家珍。

“朕的意思是,伯淵能做出這番功績,你這個當弟弟的是不是該追趕追趕。”皇帝說道,“朕宣你覲見,可不是要聽你誇兄長。”

“微臣在追趕。”裴少津拱手稟道,“一直都在追趕。”

他沒有解釋如何追趕,而是道:“微臣與兄長同歲,卻比兄長晚三年參加春闈,陛下莫不是以為微臣是故意的罷?”

頓了頓,又道:“少領三年俸祿呢……”

他就是追趕不上,才會比兄長晚三年。

“說正事,說正事。”皇帝擺擺手,就此打住這個話題,免得被裴少津帶偏,問他要三年的俸祿,緊接著下令道,“船引之策,朕已經與內閣、六部正官廷議過,屬實是個好新策。折子既是你呈上來的,此事便由你會同吏部、戶部一同協辦罷,朕的意思是,立馬在福建布政司推行,不要耽擱。”

“微臣遵旨。”末了,裴少津不忘順著方才誇獎的話往下說,“微臣一定全力辦妥,盡力如兄長一般,讓陛下省心放心。”

“得了得了,快去辦事罷。”皇帝揮揮手道。

所謂船引,便是海商出海之前,必須先去官府報備,填寫戶籍、年貌姓名、船型、向往處所等諸多信息,一一具載,拿到出海的憑證。出海前,根據船引點驗外攜貨物是否合規,歸來後,亦點驗載回的貨物。

此舉便於抽取船稅,亦能防止不法之徒做那苟且的生意,買賣勞力,荼毒百姓。

裴少津告退,往外走時步子生風,樂樂陶陶。

他心裏清楚,皇帝趕在這個時候,在閩地推行船引,等同於把市舶司的“出海權”給收了回來,兄長手裏便又多了一錠籌碼。

閩地世族壟斷的貨物又如何,只消他們拿不到船引,便沒了“正統”的身份,受制於新權,再多的貨物也只能壓倉底。

當然,諸事相互牽扯之下,做事講究時機。裴少淮先破開了閩南豪族盤踞的局面,掐了官商壟斷,後才能推行船引之策;而非一開始便試圖以船引之策去破除豪族門的勾結、聯手。

眼下時機正正好。

裴少津走後,皇帝靠在龍椅後墊上,伸了伸腰,自言道:“裴家這兩兄弟,嘿嘿……”笑笑沒說下去。

整個人心情舒暢了許多。

“蕭瑾。”

“老奴在。”

皇帝道:“去一趟興龍宮,叫政兒下晌來一趟禦書房。”

燕有政,正是當朝東宮皇太子,唯一一個成年了仍留在紫禁城裏的皇子。

興龍宮居於東一長街最北,有些偏僻,離乾清宮距離不短,蕭瑾前去傳旨,太子趕來,這一來一回的,確實要到下晌的時候才能面見。

“是,陛下。”

……

經書有言“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這個世道裏,父子之禮講的是“父為子綱”。

父待子嚴,不褻不狎。子奉父尊,畢恭畢敬。

尋常人家如此,官吏人家甚之,皇家宗室最甚。

所以,東宮太子覲見皇帝,比君臣更要君臣幾分,鮮能見到那些所謂溫情。

“兒臣叩見父皇。”太子行大禮、恭喊道。

“起身罷。”

太子端端站著,等著父皇發問,按照以往的慣例,父子間為數不多的見面,談話大抵都先以“考校”為開始。

皇帝當年不受父皇待見,身為皇長子,卻直到二十一歲才娶妻出閣,所以生子也晚。

廷下這位東宮太子年歲也並不大,瞧著未滿三十,相貌不如皇帝那般嚴武,但也是身姿筆挺、容貌端正。只不過在皇帝面前略垂著頭,顯得有幾分勢弱。

“上回朕問你的,回去後思索得如何了?”皇帝問。

上一次面見,皇帝說,這朝中文武百官,熙攘一堂,一眼望去難分彼此,便問太子,臣子都分什麽臣子,又當如何去用這些臣子。

考校的是君主馭權之術。

燕有政提早準備了一番話,應答道:“兒臣以為,朝中眾臣可分忠、賢、能,忠臣一心事主,賢臣為民請命,能臣克難攻堅,此三者皆為難能可貴。一人身上,若能有三者其二,或忠賢,或忠能,或賢能,便可謂之為當世要臣,十分難得,應以大禮待之。忠賢能三者同具於一身,可遇而不可求。”

皇帝聽了太子的答話,頗為滿意,對照著忠、賢、能,心底浮現一道影子。

至於如何去用,太子接著答道:“用臣用其長而避其短,既知曉臣子的秉性,則不能過於求盡善盡美,苛責以待。譬如用忠臣者,雖任之心安,但行事未必得所期待;用賢臣者,為民做事卻未必能得美名,時常受他人攻訐,則需袒護待之。”

太子顯然有關注父皇平日的所作所為,他所答的話,正是皇帝日常用人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