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世人以為,欽天監之術玄之又玄,欽天監之官神神秘秘。

而在裴少淮看來,能入欽天監任職者,皆是這世道裏的能人也——他們不是占蔔算卦、祈請天命而已,欽天監之內,人人皆可習寫算、觀星氣,掌記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甚至動土木看風水,皆屬於欽天監之職。

當天象有異、風雲有變時,欽天監還有權密疏言事,直達天聽。

能以日月之行、二十八星宿推定二十四節氣,以助農桑,單是這一點就值得欽佩。

吳監正拿到裴少淮的生辰八字,略看了一言,道:“寅月卯時皆屬木。”想到眼前這位裴大人的名字,他又笑道,“裴大人的名字取得很是講究。”

水能生木。

裴少淮作揖表謝,吳監正既主動挑起了話題,他便多問一句:“此番南下,請吳監正提點一二。”

“不敢說是提點。”吳監正謙虛道,“不過,有一天象,裴大人可以留意留意。”

“洗耳恭聽。”

吳監正提到的仍是連年長冬一事,他道:“日虛已久必生寒,天寒不興木,無木不成農。”

寒氣南逼,對於天下小農而言,無疑是致命的。

“裴大人生辰屬木,是以,由北往南去是對的。”吳監正道。

裴少淮若有所思,久久未言,“天寒不興木,無木不成農”,短短十個字,含義深刻,值得揣摩。

末了,裴少淮又作一揖,道:“謝吳監正提點。”

“裴大人客氣了,今日只是就生辰八字略算一卦,裴大人聽一聽便好,無須當真的。”吳監正笑應道,回了一禮,這才領著孫兒離去。

皇宮甬道裏,少年好奇,問祖父道:“祖父,方才那位年輕的裴大人,他也懂天相星氣嗎?”

吳監正搖搖頭,應道:“他的本經為《春秋》。”春秋為史,微言大義。

少年又問:“那祖父為何同他說天象之事?”

吳監正同孫兒解釋道:“往日我同你說過,讀千年史,可觀古今於須臾,觀世間物,可知相生相克、運行規則。這位裴大人既讀史,又遵行萬物規則,理應能聽得懂我的話。”

又言:“讀史、格物,你若能習得這兩點,日後掌管欽天監,便成了一半。”

“還有另一半呢?”

“悉讀人心。”

……

吳監正才走不久,又有戶部尚書馬平諾找到裴少淮,戶部準備上諫推行新政,馬尚書想與裴少淮商議商議。他知曉裴少淮精通銀幣、稅例之道,此番過來商議,無關官職高低。

馬尚書先是遞給裴少淮幾頁紙,上頭寫著戶部打算推行的新政,裴少淮翻閱時,馬尚書說道:“寶泉局鍛鑄銀幣、發行銀幣,三年過去,大慶南北兩京和江南各府,銀幣暢然流通,已成了百姓們慣用的錢幣。戶部還曾派人前往九邊關城調查,銀幣正在漸漸替換土銀。”

又補充言道:“加之戶部剛剛新修訂魚鱗圖冊,天下田畝歸屬何人,皆一一登記在冊。如今朝廷各地糧倉皆滿,國庫銀兩充裕,本官以為,施行‘以銀代稅’時機已到。”

時機成熟,以銀代稅利大於弊——

其一,官府募收,官收官解,手續化簡。原本復雜的稅例科目化繁為一,賬目清楚,方便征收、管理,可減少中間官吏克扣百姓、自豐腰包。

其二,銀幣收繳、運輸便利,可減少漕運損失,也可避免運輸途中糧食黴變。再者,以物交稅,大量的物資運往京都國庫,堆積成山,總是容易滋生各類事端。

馬尚書又遞過來幾頁紙,說道:“若論稅例之道,當屬鄒之川鄒閣老最是透徹,本朝無人能出其右,只可惜他早早致仕歸鄉了……此乃本官征求鄒閣老意見收到的回信。”

裴少淮翻開,果然見到了熟悉的字跡,寫道:“……老夫以為,還可再添幾條。其一,量地計丁,計畝征銀;其二,國庫充裕,以銀雇役……?以上之言,馬大人可作參考所用。”

意思是,把徭役攤入到田畝中,地大者多征,地小者少征,無地者不征,不再按照黃冊來征徭役。徭役換成征收銀兩,再用銀兩去雇傭百姓做事,替代以往的“強征”。

如此一來,可暫時減緩土地兼並之弊。

裴少淮拿著鄒閣老的回信,流露出崇敬之意——鄒閣老辭官在野,猶不忘天下蒼生,令人敬佩。

“小裴大人認識鄒老?”馬尚書見裴少淮如此動情,問道。

裴少淮回過神,搖搖頭,應道:“心系蒼生者,人人敬之,讀其字句宛若見其本人。”

“那小裴大人覺得新策如何?”馬尚書進入正題。

裴少淮起身踱步沉思,他又想起了吳監正的那句“天寒不興木,無木不成農”——大慶百姓拘於田畝之間,小農之家周而復始,一旦天災“不興木”,對於小農而言是摧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