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稅目化繁為簡,以田畝為計,不可否認,裴玨提的新政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絕苛捐雜費,出發點是好的。

但他太急了,急著把自己磨得足夠鋒利,將功補過。

心中已有了初步想法,裴少淮收拾好書案,鎖好門戶,出宮歸家。京官五日一休沐,趁著明日休沐,裴少淮打算去一趟楊府,向老丈人請教問題,聽聽老丈人的意見。

老丈人在大理寺做事,精熟律法、政策,對於新政必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翌日,裴少淮夫婦乘坐馬車回到楊府。

楊大人見到女兒女婿過來,心情大好,父女間吃茶趣談。一盞茶後,楊時月起身說道:“女兒去同叔父嬸母們問個好。”

“去罷。”

余留翁婿二人在書房裏談正經事。

“賢婿今日來,是要談吏部新政的事罷?”楊大人先言道。

裴少淮點點頭,應道:“小婿有些事沒能想明白,特來向嶽父請教。”他能看出以銀抵稅之弊,但在朝堂局勢上,他仍如身處雲霧中,未能窺全。

“你且說。”

裴少淮問道:“吏部新政雖有可取之處,然弊端亦尤為明顯,緣何朝中言官多支持他這一新政?”不管怎麽說,十個言官當中,總有那麽幾個是為民考慮的罷?豈會全都支持?

“此言差矣,不是支持。”楊大人言道,又解釋,“一事興起,必有一弊生,有人得利,便有人失利,這朝堂上哪有什麽人人都支持的新政。”

接著道:“只不過新政初呈天子案前,於他們有利者支持,於他們無害者緘默,加之要執行新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才有‘朝中群臣皆支持’的假象。”還沒到吵起來的時候罷了。

裴少淮當即了然,望向嶽父道:“嶽父的意思是,眾人皆在隔岸觀火,靜觀其變?”

“正是。”

這就說得通了。

新政有利於充盈國庫,此乃顯而易見的。於是群臣都想先看看天子是什麽態度。

裴少淮又道:“小婿想擇此機發聲,諫言聖上。”

楊大人早已料到,於是認真細聽裴少淮闡述見解。

裴少淮踱步書房之中,口中出言平和,可條條句句都劍指“以銀抵稅”的弊端,不單從百姓的角度出發,亦從大慶朝的國力昌盛出發,有理有據。

楊大人邊聽邊頷首,露出幾分意外之喜,他道:“賢婿方才的一番見解,談他人之所未見,諫得真誠懇切……只不過,朝堂諫言若只談弊端,則落了下乘,若聖上問起解決之道,又當如何應答?賢婿恐怕還要再斟酌斟酌。”

“小婿省得了。”

這也說明了,在楊大人看來,裴少淮方才那一番話,在朝堂上初諫是沒有問題的。

……

休沐後回到六科做事,當日剛散朝,苟副官便來了,分明急不可耐還要佯裝平和,問裴少淮考慮得如何了。

“下官已經想好了。”裴少淮答復道,“等朝廷大議那一日,下官會廷前諫言。”

苟副官掩飾了歡喜之情,反是裝出一副關心同僚、後輩的神情,諄諄言道:“小裴大人好好回去準備腹稿,到了那日無需緊張,只消順順利利把腹稿說出來即可。”又道,“工科其他幾位給事中大人,廷議那日也會當庭諫言。”

換作其他年輕人,恐怕真會被苟副官唬住,成了替人添數的。

到了廷議這一日,裴少淮著青色七品圓領官袍,正中縫著鸂鶒補子,站於六科官員之末,正低頭認真聽吏部當庭奏讀新政提案。

今日裴少淮要首次當庭諫言,然心中並未緊張。無他,半年來數次入宮當值掌記,見慣了百官上朝,亦知曉了天子的幾分脾性,慢慢便沒那麽容易緊張了。

畢竟前面那些穿緋色官袍的官員們,吵得正兇時,口吐俗語,儀態各失,只差動手了,也不是沒有過的。想到這個,裴少淮心境又輕松了幾分。

吏部奏讀完提案,皇帝開口道:“諸位愛卿以為此策如何?朕想聽聽你們的見解。”

既是吏部、戶部提出來的新政,首先發話的自然是吏科、戶科的給事中,一輪下來,雖有指出幾個不足之處,但大體都認可了此新政。

“銀兩貴而小,便於攜行,又可分割熔鑄,一兩銀可抵千錢,早已成為民間易貨的錢物,此番以銀為稅,是順民而為。”

“各地丈畝以後,縣州所納稅銀為定數,書算小吏和地方豪武難以再欺上瞞下、上下其手,只得依照田畝交銀,可除弊病。”

“以銀替稅,多產多得,百姓錢銀易物,有益於銀錢流通,則生生不息矣。”

“稅目化繁為簡,條目清晰簡單,縣官易算,百姓易明,不受書算蒙騙。且白銀運送簡便,可減少漕運糧食損耗。”

“……”

所言多是先指出舊策的弊端,再點舉新政的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