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竇占龍趕集(第3/6頁)

四人無計可施,只得背著棒槌下了山。海大刀等人以往刨了棒槌,通常是賣給背著銀子等在山下收貨的老客,不過風險很大,力的價碼也低,他們這一次擡出五六十斤大棒槌,個頂個須粗根壯,全是細皮緊紋的大貨,想賣個好價錢,肯定得去口北。

四人商以了一番,扮成山貨販子,棒槌分別塞進籮筐,拿藥材、榛蘑、幹糧蓋住,暗藏短刀利刃,不敢走官道,兜了一個大圈子,翻山瞠河避過盤查,先去往塞北草原,再跟著拉駱駝、趕牲口、販皮貨的行幫、沿商道奔赴口北。竇占龍身上帶著銀子,一路上打尖住店大小開銷搶著付賬。

口北山嶺綿延,風沙漫天,自古是壁壘森嚴的通關要道,乃兵家必爭之地,但是來來往往做生意的太多,一隊隊堵在關隘底下,守軍盤查並不仔細。牲口販子有通關的路牒,幾個山匪跟著駝隊混了進去。

此地分上、中、下三堡,上堡駐軍,下堡住民,中堡商貿發達,周邊廟宇宮觀極多,牲口市上牛馬駱駝成群,三個月開一次大集,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從沒歇過市。山匪打關東山遠道而來,奔的正是山貨集。此時的十裏貨場熱鬧非凡,大大小小的客棧、大車店、飯莊子、澡堂子、茶樓、商號,到處人滿為患。直隸、山西、山東的老客帶來茶葉、絲綢、布匹、瓷器、鐵器,在南城開市。

從關外、草原上來的商販聚在集市上,出售鹿茸、何首烏、靈芝、蘑菇、肉幹、皮張,塞外的羊皮毛長絨厚,不擀氈,又結實又保暖,口羔、口皮更是聞名遐邇。什麽地方也不乏拔尖兒冒頭兒的人物,當地有八大皇商,依仗著祖上有從龍之功,被老皇爺封官授爵,入籍內務府,壟斷了口內口外做生意的渠道,一個比一個財大氣粗,各自派出二掌櫃、三掌櫃、大夥計,帶著秤,背著銀子,在集市上到處溜達,見貨井秤,專收各方上等山貨,尤其是大棒糙。

南來北往的商販在口北做生意,不守當地的規矩不成,生意越人規矩越多,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黑白兩道都得打點到了、白道!買通巡城的官兵,黑道單指盤踞在祭風台二鬼廟的丐幫。當地勢力最人的不是官府,而是鎖家門的乞丐。

當時天底下的乞丐分為五門七派,鎖家門乃五門之一,其勢力遍布口北,上吃官、下吃民,做買賣的自然也不能放過。集市上有無數的要飯花子,像什麽磕頭花子、眼腔花子、耍猴花子、勒磚花子、喪門花子,使呱嗒板兒的、打哈拉巴的、搖撒拉雞的,形形色色,什麽扮相的都有,穿梭於往來人群之中,緊緊盯著來往的商販,任何一筆交易,必須成三破二,給他們一份地頭兒錢。

什麽是成三破二呢?比如一百兩銀子的買賣,買賣雙方得分給丐幫五兩銀子,買家拿三兩,賣家拿二兩。尤其賣棒槌、東珠、麝香、貂皮之類犯王法的大貨,你給夠了銀子、他們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看見了也裝沒看見,,如果不舍得掏這個錢,必然有要飯花子來給你搗亂,鼻子下邊的肉告示滿處一嚷嚷,攪和得你做不成買賣,如果你敢來硬的,他們仗著人頭多勢力大,打著呱唱板兒氣你∶"要打架咱往南走,鎖家門徒萬萬千,花子越聚人越多、拆了你的兔子窩!"

海大刀他們一行四人,先在大車店住下,安頓完了,背著棒槌直奔山貨集。三個山匪放山擡棒槌是行家,做買賣卻不行,竇占龍眼瞅著老索倫賣出去幾斤棒槌,對方一口價,五百兩銀子一斤,價代看似不低、可是他跟杆子幫跑關東,知道棒槌的行市,哪怕是沒成形的、甚至說蘆須、渣末、參葉、參籽、參膏之類,只要背下關本山、至少能賣三百兩銀子一斤;帶到北京城,兩千兩銀子一斤;若是到了江南,還可以再翻一個跟頭。關東的參戶消息閉塞,以為棒槌只能偷著賣,有人敢收就得趕緊出手,實則不然,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趨之",皇上吃什麽,有錢有勢的王公貴胄、封疆大吏、富商巨賈也得跟著吃,還不能比皇上吃的次,肯出高價買參的人不在少數。

各個商號、藥鋪亮匣中明著賣的,頂多是人參崽子、一疙瘩一塊的參頭參腦,只有財主家拿著銀票來了,才會從庫中捧出上等山參。他們擔著掉腦袋的風險,千裏迢迢兜這麽一大圈,從關外背到口北,一路上擔驚害怕、吃苦受罪放一邊,人吃馬喂的開銷也不少,怎麽說一斤也得賣到一千兩銀子,何況這一次挖的棒槌全須全尾特別齊整,個頭兒都不小,應該看品相談價錢論棵賣,五百兩一斤跟白給一樣,簡直是拿棒槌當蘿蔔賣了,再給鎖家門的乞丐一份錢,最後還能有多少銀子落到他們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