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第2/2頁)

王都中這些連新王在內的達官顯貴們,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大安的軍隊直接給包圓。

大安成功攻下理山的速度之快,不僅超出理山這些王公大臣們的意料之外,連身為參與者的崔景懷、嚴向明等大安將領們,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在他們看來,太子所制定的一切作戰計劃與安排,都如有神助般,對敵方的一切信息都了如指掌,知道該從哪裏著手,可以十分精準地打擊對手。

給他們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就是如何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而且,有太子在大軍正式開拔前,當眾下達的那些旨令在前,理山的這些官員與百姓們,見勢不妙,大多都對大安的軍隊毫無反抗,給雙方都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

這些都極大的加快了大安的軍隊全面攻下理山的速度,根本沒給理山的新王留下反應之機。

走投無路的那些王公大臣為向大安投誠,回手就綁了他們的新王,其中不乏為新王登基上位出過力的勢力。

只是成功攻入王都的何殊根本不吃他們這一套,拿下理山王都後,迅速開始清算那些勢力。

王濤傑的兒孫,那些當年曾擁護王濤傑叛變的勢力,都是被清算的重點。

何殊早就說過,絕對不會對這些參與叛國在的人與勢力手軟,即便時隔近五十年後,像王濤傑這般活到高壽的當事者,早已所剩無幾,她也不會放過那些人的後輩。

這也是她特意選在王濤傑將死未死的緊要關頭動手原因,讓他在活著的時候,看到大安軍隊所向披靡,強勢攻入理山,他處心積慮求得的一切終成泡影,從而死不瞑目。

哪怕對方沒能看到最後的這一點,讓何殊感到有點遺憾。

但是因對方之死,導致理山王都陷入混亂狀態,民心不穩,給他們大安省下許多麻煩的事,也正是她在早前就已算計到的一個小目標。

聽說王濤傑死後還處停靈狀態,沒有下葬,何殊滿意地點頭道。

“這樣正好,省得孤再派人去掘他的墓了,安排下去,將他的屍體以跪姿封在水泥中,安放到山陽英烈陵園中,再在外層澆上鐵汁,孤要讓他永世都跪在那裏,向我大安英烈請罪!”

聽到何殊的話,崔景懷等將領都大吃一驚,反應最快的沈卓不僅表示附和,還火上澆油地添了句。

“殿下英明,只是微臣認為,僅這叛賊王濤傑一人,難免有些孤單,我們最好多為他準備一些同伴。”

聽到這話,眾人的目光迅速落在對方身上,心中暗忖,這可真是人不可貌相。

莫非這二位的存在,就為證明長相有多好看,手段就有多狠辣?這位看上去溫文儒雅的狠人,好像是位狀元出身的文官?

何殊很欣賞這個建議,笑著點頭道。

“嗯,沈愛卿提醒了孤,將王濤傑的兒孫,那些當年參與叛變者的後代,都照此做吧,至於那些已經死了的,直接掘墓,將他們的骨頭給孤扒出來,是該讓他們那些老夥計一起做伴。”

不帶絲毫溫度的冰冷笑容,輕描淡寫的語氣,說著最駭人聽聞的殘苛處罰,讓在場眾將領心中都忍不住生出絲絲涼意,與此同時,還有一股難以言喻的舒爽暢快之感。

他們這才深刻體會到什麽叫做快意恩仇,用最殘忍的方式,報最深的仇恨,讓紀念祠中供奉的那些英靈最解恨。

他們不知道的是,沈卓之所以會如此迅速地火上澆油,是因為他在第一時間,就已領會到太子會做出這個決定的重要目的。

就是用最恥辱的方式,將王濤傑等人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警告那些試圖分裂大安領土的後來者,即便可以僥幸成功一時,遲早也要付出最讓人難以承受的代價。

從京中出發,到正式攻下理山,共歷時三個多月,夏季出發,現已是落葉繽紛的秋季。

何殊知道京中已經積下堆積如山的事務,等著她回去處理,所以她沒有時間可以耽誤。

在理山王都完成犒賞三軍的種種事務,正式宣布叛逆已途,理山國從此不復存在,重歸大安山陽省,又定下山陽省一些人事安排後,何殊返京一事,就被提上日程。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何殊正式啟程返京之際,他們所在的駐地竟然突然遭襲,來者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想要與她同歸於盡。

雖有一眾手下的拼死保護,她自己也身手不俗,何殊還是被其中一人的袖箭給擊中,雖未傷到要害,因箭上塗有毒藥,還是讓她很吃了一番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