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人多好辦事, 再加上這還是為了給當年犧牲在此地的大安將士們修建紀念祠,是他們的先輩,也是他們軍中的大事,爭相搶著幹活的將士們都幹勁十足。

所以不出幾日, 一座規模龐大的烈士陵園與紀念祠就拔地而起。

陵園中不僅葬有在此次戰爭中犧牲的將士, 還有根據理山邊境大軍留下的資料, 以及附近一帶的百姓提供的信息,在周圍山中的那些被稱為‘萬人坑’‘萬葬崗’之類的陰地中收斂回的大批屍骨。

何殊親自在烈士紀念祠中主持盛大的祭祀,請來大批道士為烈士們舉行招魂法會, 規格極高,規模更是空前絕後的盛大。

這些不僅令軍中眾將士深受感動, 那些得到消息後, 從大安境內趕來參加祭奠大典的大安官員與百姓們,也都深受觸動。

何殊不僅親自為紀念祠寫出感人至深的挽聯,誇贊英烈們的偉大功績,還讓人將山陽省失守, 大安朝廷屢次派軍平叛, 與此次的收復失地之戰的過程,如實刻在紀念祠內的石碑上。

看著這座自己親手參與建設, 也曾參與過那些遺骸收斂下葬工作的崔景懷,擡手輕撫他刻在石碑上的那個無比熟悉的名字,忍不住淚流滿面。

他爹也是在平叛之戰中死不見屍者中的一員,他也無法確定收斂回的那些屍骨中, 是否有他爹。

雖然太子早前就曾跟他說過,一定會為當年戰亡在此處的將士們表功, 讓後世人銘記這些將士的付出, 即便當年沒能平叛成功, 朝廷也會承認他們為大安的統一做出的犧牲與貢獻。

只是那時的崔景懷怎麽也沒想到,太子所說的表功與承認,竟然是以如此盛大而又隆重的方式,讓他們名垂千古。

持續七日的祭祀大典將要結束時,有將領看著周圍那些被押在紀念祠前跪地請罪的俘虜,當眾大聲提議道。

“殿下,將這幾萬叛逆全都殺掉,用他們的項上人頭祭奠我大安英烈的在天之靈吧!”

聽到這話,那些俘虜都嚇得大聲哭成一片,紛紛磕頭求饒。

站在下方埋有擴音裝置的祭台上,何殊一臉悲天憫人之色,態度嚴肅地回道。

“算了,這些人算起來,其實也是我們大安子民,與我等都是一脈相承的手足同胞,身不由己地受那些賊首差遣而已,我們應當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重頭來過的機會。”

“太子殿下仁慈!”

何殊神情嚴肅地擡手制止住場上的稱頌聲。

“不僅這些俘虜,這理山本就是我大安的山陽省,我等此次出征的目標是為收復失地,讓我大安的山陽省回歸祖國懷抱,境內所有願意接受這一事實,不與我等為敵,阻撓統一大業者,皆我等同胞,大軍開拔在即,孤將在此與諸位將士約法三章,此行不得擾民、不得……”

雖然何殊提出的這些要求,是朝廷早就對各軍下達的軍令,早已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但是此刻聽到太子再次當眾強調,大安眾將士縱然心中疑惑,還是整齊劃一地表示願意遵令。

何殊這番話,不僅迅速通過那些大安官員與百姓之口,傳入大安境內,還在短時間內,就傳遍理山境內。

接到相關情報,年近八旬的王濤傑更是面如死灰,他本就已被邊境大軍失利的消息,給刺激得直接躺倒在床。

“殺人不如誅心,沒想到大安氣數未盡,竟然出了這麽個心狠手辣的小子!”

前來傳信的人低聲道,“陛下,朝堂上的諸位大人還在吵著要治韋大將軍的失守之罪,韋大將軍請求調集各地駐軍,要與那大安的軍隊在橫城外決一死戰,一雪前恥。”

王濤傑滿眼不甘的喃聲道,“二十多萬鎮國大軍,只因一場大雨,就敗得如此狼狽,只剩下不到五萬,韋東康,你有負朕的厚望啊!”

可他嘴上抱怨,腦海裏想了一大圈,也沒想出一個可以取代韋東康的可靠人手,只得有氣無力的擺擺手道。

“臨陣換將乃是大忌,傳朕旨意,允了韋東康在奏折中的請求,令他務必要利用我方的地理優勢,將敵人阻在橫城關外!”

讓王濤傑沒有想到的是,何殊不僅利用那些籠絡人心的言語,公開表明大安待人以誠的態度,降低理山百姓對大安的敵意。

還有沈卓提供的那些作戰經驗作為參考,結合現實中的局勢制作出新的作戰方案,各種出人意料的花樣百出,根本沒給韋東康留下可以卷土重來機會。

收到橫城失守,大安軍隊長驅直入的消息,王濤傑一口氣沒上來,生生被氣得死不瞑目,他的幾個兒子顧不上給他發喪,為爭搶王位,將王都殺得血流成河。

等到最後的勝利者成功登上王位,志得意滿的打算收拾局面,得到的卻是大安軍隊已然兵臨王都城下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