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第2/2頁)

畢竟大安人口數量雖在近幾年得到明顯增長,但是總人口數量也不到七千萬,受此影響的百姓再多,也多不到哪去。

隨著各地興修的大量具有儲水功能的水庫與池塘,各地在防旱這塊,現已初步取得成效。

雖說已經做了這麽多的預防與應對工作,但是每到最容易出現幹旱與洪澇災害天氣的夏季到來之際,讓各地都要重視城鎮這等人口聚集之地,注重防旱抗澇工作,盡量增強老百姓的抗災能力,依舊是朝廷的主要工作。

接到讓他負責以長輩的身份為何昌逸籌備成親事宜的旨意時,禮部尚書何廣成有些錯愕,小心而又略顯為難的確認道。

“陛下,讓臣出面,這……合適嗎?瑞王一系,畢竟已被遷出玉牒,不在宗譜之中。”

雖然心中很樂意接下這個任務,可是何廣成早已養成謹慎行事的習慣,滴水不漏的做出以他的身份,該有的反應與態度。

正寧帝態度明確地回道,“不管他們在不在宗譜之中,何昌逸都是朕的親侄子,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讓你代朕操持這件事,還能委屈了你不成?”

何廣成趕緊解釋道,“還請陛下恕罪,臣不覺得委屈,臣只是對此感到有些驚訝和意外,能為陛下代勞,是臣的榮幸!”

正寧帝的臉色這才稍緩,“若非朕在宮中不便親自出面,朕也不會想到讓你代勞,朕隱約記得,你當年和瑞王兄的關系,好像還不錯的樣子?”

若是何殊在場,肯定知道正寧帝只是順口這麽一提而已,此刻卻讓何廣成感到如臨大敵,左右為難,實在不知該如何作答才合適。

好在正寧帝通過他額間滲出的汗水,欲言又止的緊張反應中,看出對方可能是誤會了什麽。

但他也沒有解釋自己只是隨口問了這麽一句,並不存在什麽試探與諷刺。

“朕早前派人取走瑞王等人的印鑒、冠服之類的物品的事,你應該還有印象,朕雖然不好違背先帝遺旨,公然為瑞王兄翻案,恢復他的一切,但是在朕的心中,他永遠是值得朕敬重的瑞王兄。”

聽到這話,何廣成立刻領會到其中的重點,不好‘公然’恢復,卻能在私下裏恢復。

何廣成在朝中向來左右逢源,精明圓滑得讓人又愛又恨,此刻面對正寧帝的坦誠,莫名感到有些眼眶發熱。

他與瑞王的年齡不相上下,兩人一起長大,論感情,比親兄弟還要更親近幾分。

只是兩人長大後,隨著瑞王決定參與奪嫡,便有意疏遠了他,兩人之間的關系,後來變得甚至比普通宗室兄弟更疏遠。

所以瑞王倒後,他並沒有受到牽連,此刻聽到正寧帝的感慨,他實在有種感同身身受之感,也為瑞王感到慶幸。

可是有些話,正寧帝這位皇上可以說,他卻不能說,甚至不好流露於表面,只能強笑著拱手道。

“陛下聖明,臣一定會竭盡全力的辦好此事,斷不會委屈了昌逸侄兒,不負陛下厚望。”

在何廣成看來,先帝當年費盡心機,選了當今這位在當年不顯山不露水,低調到沒有存在感的皇子繼位,無異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費盡心力想要隱瞞的那一切真相,不惜代價想要強求的那些聲譽,結果都被當今皇上毫不客氣地掀個底朝天。

最後落得個注定將貽笑世人的慘淡結局,也算是實現了他昔日的那位至交好友的最大願望,甚至比對方親自做這件事,做得更為徹底,更加不留父子情面。

對於他們這些人而言,毫不誇張地說,當今能夠繼位,絕對是先帝晚年所做出的最為英明的決策。

哪怕登基為帝的正寧帝,與早年判若兩人,所表現出的心機手腕都很讓人忌憚與緊張,但是能看得到的底線,也讓人感到安心。

正寧帝則對他的態度表示贊許,“嗯,由你這個禮部尚書親自出面操辦這樁親事,朕放心。”

說著,正寧帝拿出一份清單。

“昌逸將來的路還長,身份又復雜,將來的路還長,朕也不好將這件事辦得太過隆重,就只能盡量辦得低調實惠點,這是朕與皇後為他準備的房子和聘禮,後面若發現還缺什麽,你只管開口。”

恭敬地接過正寧帝遞給他的清單,何廣成就知道皇上與皇後準備的確實夠實惠,就是對於皇上口中的低調,他覺得有待商榷。

至少,讓他一個宗室郡王兼禮部尚書親自出面操辦的親事,怎麽都不可能和‘低調’二字沾邊,可是皇上既然這麽說,他也只能認下。

畢竟凡事都怕對比,與皇上親自出面相比,由他出面,確實要低調得多。

“從這份清單上的內容看,陛下與娘娘準備得的十分周全,應當不會缺什麽,待臣回去之後,就找人挑個吉日上門提親,肯定不會耽誤與怠慢這樁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