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那趙家根本不經查, 一堆的把柄,連老侯爺親自進宮求情,都無濟於事,原承義侯甚至還主動曝出確實是繼室派人暗害他的嫡長子, 他只是知情不報之事。”

何昌逸聞言, 苦笑著搖搖頭, 這世上既有聰明厲害到讓人無法想象的人,也有又蠢又毒到沒下限之人。

“原來如此,還是陛下英明。”

只是他們這些外人就不知道這些到底是皇上的意思, 還是那位下的令了,反正是以皇上的名義下的令, 歸功於聖上英明, 肯定沒錯。

沈卓笑著點頭道,“是啊,除此之外,我聽家裏人說, 後來京中又出了一樁家庭糾紛, 皇上再次下令幹涉一下了。”

何昌逸饒有興致的回道,“願聞其詳。”

“據說京中有戶人家, 因兒子多,父母重大兒偏小兒,將次子送出去入贅,只是沒有走正式程序而已, 次子在家境較好的嶽父家學到本領後,考入工部成為一個匠作吏, 父母見這個兒子有了前程, 就一再來糾纏, 拿走這個兒子每月的大半俸薪,還不知足,還去兒子當值的地方鬧。”

何昌逸皺眉道,“這確實太過分了一些。”

“是啊,所以這件事傳到宮中後,聖上派人調查了一下那家的情況,公開這段家庭糾紛的同時,直接判處,對於這種不慈的父母,只需提供可保障其生存的費用與物資,而且是由幾個兒子均攤,使得那對父母只能拿到遠比從前少得多的錢,再糾纏,不僅會將他們下獄,還影響他們子孫的科考。”

所以皇上只是對事不對人,願為與他有著親戚關系的忠實侯出頭,也能為無名小吏出頭,只要讓他知道了這種不平事,就不介意出手。

在別人看來,這種幹涉他人家庭私事的行為,有損帝王威嚴,可是沈卓與何昌逸心裏都很清楚,這種行為對於當事者而言,甚至可以稱得上再造之恩。

因為在這個孝道大過天,能夠逼死人的時代,能出手幹涉的也就只有君權。

當君權開始講理論法,不再要求百姓一味奉行愚孝時,對許多還在孝道的控制下苦苦掙紮的百姓而言,相當於是一道曙光。

有了皇上親自對這場糾紛做出的判處在前,各地再遇到類似糾紛與案件,也可照此辦理,能救無數百姓於水火之中。

想到前段時間還讓大批的人頭落地,抄沒多個家族,往朝廷規劃出的多個農場送去大批勞力的皇上,或者是那位。

再想想這種真正是在將心比心,愛民如子的判處。

“陛下如此仁義,實在令人欽佩。”

仔細想想,那些雷霆之怒的處置背後,又何不是因為仁義。

因為心疼那些遭難的百姓,才會嚴厲處置那些真正冷酷無情,不將別人的生命財產放在眼中,與敵寇相勾結的人。

感慨片刻後,何昌逸才鄭重其事的道謝。

“謝謝沈賢弟告訴我這些,如今看來,我自以為知道的那些,實在淺薄,若是在人前露了怯,實在讓人貽笑大方。”

沈卓跟他講這些,也是考慮對方從是距離京城遙遠的合城而來,那裏消息相對較為閉塞,也知道對方來京城後的社交範圍,沒有什麽消息渠道。

“昌逸兄不用客氣,我也是因為此前在書院時,聽到過一些,上京後,家裏人說起在京裏聽到過的這些逸聞趣事,才知道一些。”

何昌逸難掩羨慕的說道,“真羨慕沈賢弟可以一家人團聚,過著朝夕相守的熱鬧日子。”

想起在塵封的案卷中見到過先帝對瑞王做出的處罰,宗室除名,永不回京,沈卓笑著安撫道。

“等到我們在門下省攢下一些經驗後,就能申請外放,昌逸兄到時將家人接到身邊也一樣。”

何昌逸苦笑著搖搖頭道,“沈賢弟有所不知,家慈在合城的奇珍閣任大掌櫃一職,十分樂在其中,父兄們也已在合城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生計,根本不會願意與我一起輾轉各地。”

自打合城開設互市後,幾乎是只要有心,都有機會在合城找到自己擅長,或是感興趣的事情做,既能過得充實,還能賺到錢,讓人煥發新的生機。

這也是他與左書意在京城為官,不僅他的家人,連左家人都不願借此機會回京的原因。

與其回到京城這個容易勾起種種過往的傷心地,趕上合城的發展機遇,他們在那裏更容易闖出一片天地。

這就讓沈卓感到有些無言以對了,他原以為何昌逸的家人在合城過著苦日子,只是礙於先帝的旨意,不好回京。

感情是人家一大家子在合城過得太好,想不想回京兩說,反正在是不願離開大家印象中荒涼窮苦的合城。

他當然知道大名鼎鼎的奇珍閣,畢竟那是由戶部、宮裏、東宮三方共同執有的產業,售賣的都是來自海外,或是大安各地的珍奇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