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第2/3頁)

也正因此,宮中大興土木的事,並沒有在朝堂上泛起什麽水花,連最喜歡給皇上糾錯的禦史,都擺出無視的態度。

倒是京中那些前來參考的生員們對此議論紛紛,因為他們不太明白這種狀況。

在他們讀的一些史書傳記中,經常會出現皇上耗費巨資修建宮殿或別院等建築,從而引起朝臣們的反對,被一些敢於忠勇直諫的大臣指出來的事件。

作為一省解元,何昌逸與沈卓在進京後,都曾相繼收到各種請柬,有一些文壇大佬出面組織的聚會,也有生員們私下組織的聚會。

兩人都不是清高孤傲的性格,也都懂得一些人情世故,雖以需要復習為名拒絕大半,但也有挑選的接受了一些邀約。

因兩人相鄰而居,便經常一起出入。

對於宮中在大興土木的事,沈卓與何昌逸也都有所而聞,畢竟那動靜很大,工部還因此而將招募各種工匠的考核提前。

沈卓的表姐夫陳秀傑恰逢其會,已成功入職工部,成為木工司的一名匠作吏,不僅可以按月領固定的月俸,還能根據接到的活領額外的獎金。

只是陳秀傑是民間木匠傳承出身,基本功過關,卻對宮廷皇家建築的一些講究與要求一無所知,目前尚處培訓中。

在這場聚會中聽到某些生員自以為是的抨擊,沈卓有些不贊成,被人慫恿著發表看法,他直言道。

“在下認為,我等初入京中,對宮中大興土木一事並不了解,實在不好妄作評判,朝堂上的諸公們既然對此沒有異義,京中百姓對此也無非議,想來聖上此舉,自有其道理。”

慫恿沈卓發表意見的趙姓生員對此頗為不滿,“沈兄怎可如此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判斷,大興土木,建造豪華宮室,耽於享受,歷來都是帝王大忌。”

何昌逸聽到這話,也覺得有些不入耳,修建一下宮室,怎麽就上升到耽於享受了?

早年出於私心避諱,他沒太關注朝政動向,在合城那種山高皇帝遠,消息不靈通的地界,本來也就很少得知京中消息。

直到他下定決心要繼續參加科舉出仕,考取舉人後,可以在府學中看到先帝晚年,以及他皇叔登基後的邸報,才知道朝廷這些年的一些發展歷程。

可以肯定的是,當今繼位後,一直十分勤政,不曾修別院出宮避暑,也不曾修建新宮室,連修皇陵一事都被擱置至今。

但是朝廷在修路,興修水利工事上與教育等方面,則是不吝投入,不僅沒有加征過賦稅,還一再減征賦稅並免徭役。

從近兩年公開的宮中收入與支出帳目上,可以看出皇上這些年通過開設產業賺了些錢,也沒有用在私人享受上,而是大多都被拿去填朝廷的坑。

“宮室本就需要定期維護,若衰敗嚴重,大修也是應有之事,趙兄這話說得太過武斷。”

兩位解元的先後表態,有人附和,也有人反對,執相反意見的兩批人爭執不下。

眼看再這麽爭下去,會被人上綱上線的上升到嚴重程度,何昌逸只好提議道。

“這種茶樓裏的店小二,應該都是消息靈通之輩,我們不防將他叫來問問,看看他們到底是因住在皇城根下,要避尊者諱,還是這其中有什麽我們知道的隱情。”

這個提議立刻得到眾人的一致認同,被叫過來的小二聽到生員們的問題,直接笑著回道。

“皇上花自己的錢修自家皇宮,這有什麽好議論的?再怎麽大興土木,反正皇上又不花戶部的錢,那些大老爺們憑啥反對?”

這番合情合理的反問一出,頓讓之前那些義正言辭抨擊此舉非明君所為的生員們,無言以對的同時,臉色也有些難看。

店小二見狀,又神神秘秘的補充道。

“而且據小的們猜測,皇帝老爺這次終舍得花錢,很有可能是因為想到如何將宮室變成錢的法子了。”

這話瞬間引來在場眾人的一致好奇,“此話怎講?”

店小二難掩得意之色的解釋道。

“早年有位大人酒後吐真言,說皇帝老爺的後宮閑置宮室太多、太久,需要好生修繕,可他上奏申請錢款後,皇帝老爺十分不高興,說那些閑置宮室又變不出錢,完全沒有修繕必要。”

這種與皇上有關的秘聞,尤其還是這種可信度極高的內容,迅速引起眾人的極大興致,有人趕緊問道。

“後來呢?”

“後來還是因為太子說任由那些造價不菲的宮室損毀太可惜,皇帝老爺才勉強答應撥些錢簡單修補一下。”

就這麽一件發生在皇帝與臣子之間的普通奏對,聽起來很簡單平常,卻讓這些對皇上素昧平生的人,瞬間能在腦海中描繪出一位簡樸、節省的帝王形象。

“所以說,不管是朝中那些老大人們,還是京中這些百姓,都知道聖上在宮中大興土木,肯定是事出有因,還不花朝廷的錢,才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