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正寧十一年的會試, 終於在眾所期待中正式開始,貢院的號房已被改建過。

生員們不用再像過去,在抽號前無比擔心自己運氣不好抽個臭號,或是漏風雨的臨時號房, 那樣的話, 有大概率要等到三年後再戰。

不便對科舉的內容與形式下手, 何殊便讓人將這三年才派上一次用途的老號房,全給推倒重建成三層樓式的號舍,數量建得很充足, 不用臨時增設席號。

就近增設多處衛生間,都是沖水式, 有專人負責打掃與除異味。

這般既節省了占地, 還因不是臨時建築,建築材料用得實在,增強了隔音效果,極大的改善了考場環境。

不過即便如此, 幾千間號舍的規模依舊很龐大, 需要出動數千名步兵營的兵勇負責維持紀律。

因暗衛的人盯得緊,可以確保不存在泄題的可能, 但是到閱卷的時侯,在野主考官與在朝的陪審官員還是起了沖突。

接到奏報,看到那明顯是較勁的節奏,何殊直接不耐煩的回道。

“朝廷要的是有真材實學的官員, 真正僵持不下的,可交由父皇決斷, 要是有人敢在審卷這件事上挾私報復, 孤不僅可以再調一批人來審卷, 甚至還可以將有名次有爭議的文章公布出去,讓所有人都來評。”

這話傳出去後,評審團迅速消停下來,不敢再鬧出針鋒相對的場面。

能有幸參加這場會試,對於這些山長們而言,絕對是件莫大的榮幸,他們不僅不敢懷有私心,在出題與評審上更是表現得兢兢業業。

畢竟他們深知這種史無前例的嘗試,對他們有多重要,這是可以名載史冊的大好機會,他們比誰都希望這場會試可以公平公正的完美落幕。

與此相對應的則是那些利益受損者,非常期待這場會試能出點差錯,成為失敗之舉,讓朝廷意識到,這件事還是要交由他們負責。

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思,他們才想在評審過程中鬧了點事,從而證明這些外來的根本不專業。

可是何殊根本不給他們這個機會,直接擡出皇上與民意,對於這些愛惜官位權力與名聲的文官而言,都是致命要害,他們當然不願為此賭上自己的名聲與前程。

正寧帝的文學水平,絕對符合普羅大眾對皇帝的文學審美的要求。

何殊則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位,但她知道分辨哪些文章寫得言之有物,哪些只是在溜須拍馬。

各有所長的爺倆在這方面的能力一結合,絕對具有最精準的判斷力。

只要是能被他們選中的,至少能證明那應該是位文采過得去,有想法、有能力做事的生員,所以何殊還真不怕自己會被那些人在這些方面拿捏。

會試結束後,也由此而引發了許多議論。

“早聽說貢院的環境條件已得到極大改善,沒想到朝廷竟然如此用心,給改建到如此程度,我等實屬三生有幸,趕上好時候了。”

“是啊,在下抽中的考號距離廁所很近,基本沒受到什麽影響,實屬幸運。”

類似的討論不時傳出,尤其是一些曾不止一次參加會試的生員,對此尤為感慨,他們此前從沒想到,原來貢院中的號房環境還能做出這麽大的改善。

差別只在於朝廷有沒有意,做事的人願不願意用心盡力。

雖在審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折,但是很快就被解決,為了避免自身在皇上面前徹底失去價值,那些受到警告的官員在後來評審中,可謂是尤其用心。

何殊讓人分別從落榜與上榜的試卷中,隨機抽取一部分遞上來,經她與正寧帝的親自過目,確認落榜者的試卷與上榜者之間,確實存在一定差距,沒發現滄海遺珠後,才放心。

會試的上榜排名正式揭曉,年僅十四歲的沈卓榮登榜首,十分惹人矚目,甚至還引起一些質疑。

直到會試前十的文章都被公開張貼出來,大家才發現他的會元之位名副其實。

何昌逸排在第二名,他的文章也十分優秀,絕對是在往年可以問鼎榜首的水平,只是與沈卓的文章相比,仍被襯得黯然失色。

因為沈卓的文章中,透著與其年齡不符的沉穩與閱歷,看似中規中矩,四平八穩,實際上文章中的字字句句卻都很精僻,讀起來發人深省,韻味悠遠。

更重要的是,文中的一些論點不僅切題,還都務實,很貼合朝廷當下推崇的做事風格。

看完沈卓的試卷,何昌逸也覺得佩服,他的優秀,是建立在良好的家教基礎上。

他的父親不僅博學,還在宮廷與朝堂中拼博大半生,積累了許多經驗與閱歷,又在敗落之後,對自己的過往進行過深刻的反思與總結。

得到父親的悉心教導後,何昌逸倒也沒有自傲的認為自己就是最優秀,理該得魁首的那個。

可是看到出身普通家境,經歷也很普通,還如此年少的沈卓,竟然寫出如此才華橫溢,卻又不露鋒芒的文章,心情著實有些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