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6/8頁)

因為記性實在好,哪怕是不喜歡的內容,她也能很快背下來,但是寫文章就不一樣了,對她來而言是真難,難到無從下筆。

聽到這話,沈卓只覺得哭笑不得,不得不說,何殊三人的言行總在挑戰他對人類的各種認知。

想到以自家太子的身份,若被傳出與作弊沾邊的閑話,所能造成的影響也會讓人不敢想像,所以馮立趕緊道。

“其實不會寫文章也不是多丟臉的事,反正還有我和邱顏墊底呢。”

何殊端起筷子,“這些都是小事,現在是吃飯的事最大,這大食堂的夥食看著還不錯嘛,有葷有素有湯,嗯,味道也還行。”

大食堂的飯菜都是大鍋飯,做飯的人廚藝再好,味道也好得有限,能做到鹹淡適中,火候合適,沒什麽異味,就算是不錯。

邱顏點點頭道,“是還行,比懷安客棧的自選快餐好,價格卻更優惠。”

這種有拉踩之嫌的評價,讓沈卓聽得十分無語,他也念著懷安商行在緊要關頭,出面帶著他們兄弟一起上路的情義。

哪怕知道以對方與懷安商行的關系,只是隨口這麽一說,不可能存在什麽惡意,沈卓還是認真解釋道。

“邱兄此言差矣,懷安客棧是做生意的商家,他們的自選快餐量大實在,價格卻很便宜,這份厚道在陳陽城中可謂是有口皆碑,青山書院的大食堂,是因為有朝廷和東宮的惠學補貼,才能做到這樣。”

青山書院能將惠學補貼真的用在實處,讓學子都能受益,才是最讓人滿意的地方。

近些年來,根據接收朝廷撥資的各方遞交上去的數據,再結合她與正寧帝通過各自的私人渠道傳回的數據,得出的結論也是大安的幾大書院帳目最清楚,基本不存在什麽貪汙與違規挪用現象。

雖然被氣到想飆的時候,何殊會忍不住抱怨這個時代中的讀書人人思想落後,頑固而又不知變通。

可是她也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時代中的絕大多數讀書人,在誠信、忠孝、禮義等道德層面的水平,遠強過她的前世。

即便這裏面有讀書人尤重聲譽的原因,也比何殊更熟悉的那種毫無道德底線,還敢在世人面前以文人自居的人渣敗類強。

吃完飯後,四人在書院轉了一圈後,才回宿舍區,迎面遇上班裏的其他學生,雙方打過招呼後,其中一人難掩興奮的說道。

“甲一班的學兄們為稅改方案組織了一場論辯會,地址在東園那邊,幾位賢弟若有興趣,也可以去圍觀。”

說完,那位同學就在其他人的拉拽下,匆匆跑離。

聽到這話,何殊立刻來了興致,察覺到對方看向自己的目光,不等對方開口,沈卓就帶著幾人轉身道。

“我們也去東園見識一下吧,聽到其他學兄們的觀點,商兄或許也能受些啟發,對寫文章極有幫助。”

寫文章實在是何殊提都不想提,但是在這書院中,又注定將避不開的話題。

“剛來青山書院的第一天,就能有機會見識到群英論辯的盛大場面,實屬幸運。”

沈卓笑著解釋道,“在書院中,這種場面並不罕見,每當朝廷或是民間有重大事件發生,不僅先生們會借機考核我們,學子們私下裏也會組織規模大小不一的論辯會。”

這次的稅改方案關系重大,是書院中所有學子都要面對的共同議題,所以這場論辯會的參與人數空前的多,規模格外大。

而組織這場論辯會的甲一班學子,都是會在次年參加春闈,考中進士的機率頗高的舉子。

等到聽說消息較晚的何殊四人趕到東園時,諾大的一塊空地上,已經聚集有數百人,圍著一塊離地有近一米高的方台下。

台上此刻涇渭分明的坐著兩批學生,台下學生坐在一個個小馬紮上,三五成群的低聲議論著。

沈卓帶著三人在附近一間器物室中領到馬紮後,坐到隊伍的後方。

“那方台在建造時,曾做過特殊處置,可以擴音,我們坐的位置雖然靠後,也能聽得清楚上面人的講話聲音。”

這種擴音方式現在並不罕見,何殊點點頭。

“先生們會參加,或者是旁聽這種論辯會嗎?”

沈卓往方台下的那排桌子示意了一下。

“不會,不過那邊有人會做全程記錄,據說論辯會結束後,會將參與者的發言交給先生們點評,有些學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一些先生的重點關注。”

青山書院是一座老牌書院,書院中的這些先生,尤其是那些上了年齡的資深先生,說是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

他們不僅自身知識淵博,在文壇中也擁有較高地位,手中握有許多人脈關系,若是看重哪位學生,願意重點培養,絕對能給學生提供極大幫助。

何殊暗自思忖道,想必這也是那些學生,很願意組織並參加這種論辯會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