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5/8頁)

“另一處則是可以憑個人喜好單點飯菜的小食堂,三位賢兄初來乍到,今日就由小弟做東,請你們嘗嘗小食堂中的各地特色食物。”

何殊一邊打量這青山書院中的環境,一邊擺擺手道。

“好啊,不過小食堂就免了,我們更想去大食堂見識一下。”

邱顏饒有興致的點頭附和,“是啊,而且地方特色不是在當地,就吃不出那個地道的味道。”

作為一位廚藝相當不錯的大夫,邱顏對各種飲食文化比較感興趣,因為何殊曾告訴她,病從口入,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

來到這青山書院,她對書院中的先生們教授那些內容不感興趣。

卻想趁機研究一下書院提供的飲食,與書院師生的健康之間,是否存在某些因果聯系。

雖然相處時間尚短,但是沈卓也能看得出來,這三人都是說話做事都很直接的性格,不是在跟他客氣。

所以他便沒有堅持,轉而介紹起書院裏的一些規則。

“去兩個食堂用餐,都不可直接使用錢幣,而是使用這種用錢幣兌換的不同面額的餐券,我在前兩個月的月考中,取得的成績不錯,除了獎金,獎品就是這些餐券,夠我吃半年都不止。”

何殊饒有興致的點頭道,“這個獎勵設置的不錯,要是家裏不富裕,只要好好拼一拼,取得好成績,就能實現吃飯自由,沒了吃飯花費上的壓力,便有更多的精力學習。”

沈卓笑著點頭,他自己也是這項福利的受益者,當然是深知這其中的好處。

他沒說的是,有些經濟不富裕的學子,還可選擇將自己得到的餐券兌換出去一些,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

這也是青山書院中的成績競爭頗大的原因,在這裏,他們這些家境清貧的學子,可以切身體會到什麽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

他早前因為不放心家中年邁的祖父母,一直拒絕來青山書院就讀。

今年終於答應進入青山院就讀後,在這裏見識到許多他從前不曾知道的規則制度,學到他此前不曾學過的一些知識內容,他才意識是自己之前想差了。

繼續留在三河縣裏讀書,他固然能有機會成長為一位飽讀經書,將來被人稱贊文采出眾的文士,若無意外,科舉入仕也不成問題。

可是只有來到青山書院,學好這裏應朝廷要求開設的那些課業後,他才能有機會成長為一個朝廷需要,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的合格官員。

因為在這裏,他可以在先生的引導下,打開自己的思想與眼界,學會用大局的眼光看待民生經濟。

例如這小小的餐券背後所蘊含的種種意義,以及書院獎勵餐券的制度,所能起到激勵作用,都非常具有思考竟義。

而何殊在聽到他提起書院會給成績優秀者獎勵餐券後,就能迅速意識到此舉會促成的這些良性循環,也讓沈卓對其刮目相看。

他是因為有親身體會,才知道吃喝無憂能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底氣與自信,給家境貧寒的學子減輕多大思想壓力,讓人變得從容。

“聽說這些都是山長被召入京中參加大安教學會議,參觀過國子監後,回來做出的改變。”

何殊當然知道四年前舉行的那場教育發展研討會,不無郁悶的說道。

“我在京中也聽說過場聚集大批書院山長,以及各地府學、縣學官員的會議,可我聽說,那場會議還曾達成一個共識,就是要尊重並重點培養所有學子在某些課業上的特長與偏好。”

沈卓有些不解的問,“這不是一件事好事嗎?”

為何對方提起這個,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

“是好事啊,可我覺得青山書院在這方面實行的有些不到位,我不會寫文章,柳先生竟然都不尊重我一下,直接給我布置寫文章的作業。”

早在看到何殊一聽說要寫文章,就露出苦大仇深之色時,沈卓就已猜到這點,此刻聽到對方毫不避諱的直接自曝其短,讓他不禁有些語塞。

眼看幾人已經來到大食堂,四人一起去選好食物,找個位置坐下後,沈卓才低聲說出自己思忖已久的建議。

“文章的事,商兄若是實在覺得為難,我可在你打好草稿後,幫你潤色一遍。”

看到一直開朗灑脫的何殊發愁,他莫名感到有些不忍,才會主動說出這麽個不那麽合規的辦法,實在有違他一直以來的言行習慣。

馮立和邱顏自身已經放棄治療,卻不想看到自家太子丟臉,聽到這個建議頓時眼睛一亮,卻聽到何殊毫不猶豫的拒絕。

“還是不了,每個人寫文章,都有各自的習慣與特點,哪怕只是幫忙指點一下作業,也容易被人傳閑話,我可不能連累你背上幫人作弊的黑鍋,實不相瞞,我其實也不怕丟臉,就是一聽到要寫文章,就覺得頭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