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雖然已從祖父那裏,聽到過告示中的大概內容,等到下午,在城門口聚集的人群基本散開後,沈卓還是與柳平一起來到城門口。

親眼看到那些讓人心情激動的內容,沈卓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紙筆,在現場將告示中的內容抄取一份。

柳平看著有些不解,“表哥,你明明可以做到過目不忘,為什麽還要這麽費事的將它們抄下來?”

要不是他們從附近的飯館中租來的有張小桌子,在城門口這種空曠區域,根本沒法抄寫。

就算有了小桌子,看到沈卓就那麽站在那裏彎腰寫字,而且還要抄那麽多,柳平仍覺難以理解。

沈卓卻是絲毫不覺得辛苦,邊一字不漏的細心抄寫,邊回道。

“記下難免會有遺漏,還是全都抄下來,可以隨時觀看更方便。”

抄戶部所出的那份可彰顯東宮太子功績的清單,只是順手為之,這份稅改方案,則是他必須要抄錄的重要資料。

因為沈卓可以肯定,等到這半旬的農忙假結束,返回書院後,先生們肯定要就這件事考核他們這些學子。

盡量緊跟時事熱點,是各個書院師生的必修課,據說這也是皇上和太子的意思,明確要求各大書院要注重培養學子的綜合素質,要務實。

這與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傳統進學思想不同,沈卓對此非常認可。

回去的路上,聽到周圍傳來的那些議論聲,柳平小聲說道。

“表哥,聽說太子的年齡跟我們差不多大,我本來覺得你已經很厲害了,沒想到太子竟然更厲害。”

沈卓擡手拍了下柳平的頭,“別拿太子殿下與我們這些市井小民相提並論!”

說完,沈卓自己忍不住瞬間愣住。

他生來早慧,幾乎具有過目不忘之能,所以他縱然不曾恃才傲物,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比較清高自負的。

所以他從沒意識到,自己不知何時竟然生出這種想法,還在此刻如此理所當然的用這種話勸誡柳平。

畢竟沈家雖然家境尋常,因沈繼川與兒子在縣裏的人緣頗好,與歷任縣令大人的關系也不錯。

這些人脈關系給沈家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沈繼川父子成功抄錄到不少典籍,家中藏書頗豐。

所以沈卓算得上是自幼飽經書,年僅九歲就以小三元之資,成功考取秀才,名動三河縣所在的青山府。

今年前去人才濟濟的青山書院就讀後,沈卓依舊是成績最優秀的那位魁首,力壓一幹年齡比他大許多的同窗。

自從今上登基後,與年幼的太子相關的話題就不絕於耳,讓人感到真假難辨。

生活在遠離京城的偏僻縣城中,沒有門路知道朝堂上所發生的一切,僅憑一些道聽途說,沈卓本對太子並無太深印象。

只是通過朝廷近些年來,陸續實施的一些惠民舉措,以及在各地出現天災人禍時的處置上看,基本可以認為,當今皇上是位體恤民生的有道之君。

太子身為皇上唯一的兒子,能力出眾的賢名遠揚,若說是皇上在早早的為其鋪路,其實不足為奇。

而東宮屬官去各地發展產業的同時,還會不惜代價的為當地修路鋪橋,造福當地一方百姓的消息,也確有其事。

只是那些據說是由太子提出並主導的惠民政策,誰都不知道背後的真假。

沈卓也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他對過去聽到的那些與太子有關的消息,心中也一直存疑。

直到這次看到由太子提出的改稅方案,在沒有正式實施的情況下,先進行公示。

旁邊還附帶著一張戶部為東宮正名,為自家的隱瞞向東宮道歉的公告,沈卓才意識到,事情可能並不像他與許多自以為清醒理智的人所以為的那樣。

因為普通百姓所能看到的,只有這麽兩份讓人心潮澎拜的公告中書寫的內容。

可是有心之人,卻能通過這兩份公告的同時出現,再結合其內容,看出其背後所暗藏的刀光箭影與朝堂紛爭。

以征集大安百姓意見的名義,公示尚未正式實施的稅改方案。

又附上可為東宮太子證明其功績,讓太子在民間的聲望與影響力更上一層樓的戶部清單,為太子造勢。

這一切所透露出來的,其實都是這份稅改方案在朝堂上受阻的現狀。

因征稅制度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牽涉到大安從朝堂到地方的方方面面,一謂強勢推行,勢必會受到許多阻撓。

所以皇上與太子才會采取這種迂回之策,先在地方為稅改方案造勢,從而達到借民心反饋來促進朝廷實施稅改方案的目的。

雖然那些足以影響到朝堂決議的相關勢力勢大,但那都是在百姓被蒙在鼓裏的前提下,一旦形成民心所向的大勢,誰也阻擋不了稅改方案的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