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世外無虧欠(第2/3頁)

景明先生敘述過往時雲淡風輕、波瀾不驚,趙黍雖未曾親歷,但也能設想當時情形是何等危在旦夕、驚心動魄。

不過聽景明先生言及洞丹元君,趙黍心念一動,因為靈簫曾自稱與洞丹元君切磋論道,並且能夠通過符篆判斷出赤雲都的傳承確實源自這位上古仙人。

“前輩厭棄仙家祖師,卻依舊能受到仙家點化?”趙黍不解道。

“難以置信,對麽?”景明先生嘆道:“當初懷明也不相信,但我很清楚,就是真切看到了丹陵火府,那是自身修煉根基與願心發端無比契合的境界。

甚至不能簡單說是洞丹元君出手點化,而是我在那一刻修為進境,自行與之丹陵火府相互感應,雙眼脫離肉體凡胎,化為火煉真文。我等厭棄祖師,焉知不是自困牢籠?”

景明先生這番領悟別具一格,卻也給趙黍以啟發,不由得說道:“或許……洞丹元君本就不在意門人弟子是否厭棄祖師,反倒是前輩修為進境、道心洞明,更為仙家祖師所喜。”

“你能明白這一點,很好。”景明先生言道:“我們當年厭棄仙家、遠離仙道,便是覺得祖師冷眼旁觀塵世苦難而無所作為,放任赤雲山傾覆衰敗。可這種念頭何嘗不是一種怠惰松懈?難道塵世間的所有苦難都只能依靠仙家高人來解決麽?

往小了說,仙家祖師對塵世眾生並無虧欠,法訣已傳於世人,領悟多少各憑本事。若有幸飛升成仙,自有洞天接引,永享長生久視,仙家祖師不必也不會幫傳人弟子解決所有困難。

往大處說,眾生立足塵世,本就要面對諸般世事,一味逃避隱遁,毫無用處,甚至連厭棄仙家祖師這件事也沒有意義。反倒是我等發願而行,才會摸索出一絲轉機,自身修為也在此過程中有所突破。”

趙黍聽完這番話,起身躬身下拜:“晚輩受教了。”

“年紀大了,就習慣啰嗦。”景明先生自嘲說:“你也別埋怨懷明他們,如今戰事由他們兩個主持,即便修為再高,也深感左支右拙。但他們不會意氣用事,知道該怎麽辦。”

“前輩是答應了?”趙黍問道。

“我不會這麽說。”景明先生搖搖頭:“其實有熊國派人前來招攬一事,我早有預見。去年因為糧食不足,有不少百姓往有熊國逃荒,也被編戶列籍,安頓下來。我要是有熊國左相,也會盯上赤雲都的。”

趙黍則說:“晚輩是覺得,有熊國不論是否左相何輕塵主持國事,以其地處中土一項,面對四方,哪怕為圖自保,也不可能常年堅守,只有昆侖洲重歸一統,才能長治久安。而相較於他人,晚輩覺得何輕塵能做得更好。”

“既然終究免不了兵燹戰禍,那便盡量減少死傷,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景明先生言道:“這樣吧,你先去靈台墟,我跟兩位師弟商量一番,無論結果如何,都會給你一個答復。”

“晚輩明白了。”趙黍沒再強求,再次行禮告退。

等趙黍離開之後,景明先生方才言道:“他的話你們都聽到了?”

懷明先生現身走出,仍舊面帶怒意:“這個趙黍,為了重振贊禮官傳承,居然選擇投靠有熊國。張端景和他父親若是知曉,恐怕都要氣活過來!”

“師弟何必說氣話?”瞻明先生則言道:“我等都是歷經亂世兵災之人,見過太多背離出身、另投門戶之人。這等世道,總不能讓別人罔顧是非利害而效愚忠。更何況如今的趙黍已不為華胥國所容,他不去投有熊國,還能去哪裏呢?”

“我說了,哪怕他從此避世清修也是好的!張端景安排端兆救他,便是不希望趙黍再度卷入紛爭之中!”懷明先生沉聲道。

“以趙黍的經歷,指望他歸隱清修,不免癡妄。”景明先生簡明扼要:“即便張端景、梁韜這些人都死了,趙黍的心中還是有太多牽掛。”

瞻明先生問道:“師兄,難不成你贊成趙黍的說法?”

“我不會妄下論斷。”景明先生在三老中境界最為高深,聽他說道:“但我畢竟不是主持戰事之人,是否真要與有熊國往來,不由我說了算。”

“我不贊成歸附有熊國,起碼不是現在。”懷明先生正色說。

看到脾性最為暴烈的師弟竟然隱約松口,瞻明先生大感意外:“聽你的意思,難不成是打算以後歸順有熊國?”

“如今赤雲都萬事艱難,若是受有熊國資助兵甲錢糧,我等命脈如同被對方捏在手中。”懷明先生開始剖析局面:“更甚者,我們要是敵不過華胥國,有熊國或許就能趁此出兵,以相助之名,將赤雲都順勢吞並,讓我們徹底喪失周旋余地。”

瞻明先生微微頷首,懷明先生繼續說:“自古以來,未曾有敗弱之軍可依己意行事。何輕塵看準了赤雲都漸落下風,以為能夠得逞,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只有赤雲都足夠強,才能頂得住有熊國日後的坐地起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