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屯壘以安民(第2/3頁)

“但憑仙師吩咐。”陶鶴齡倒不太在意。

趙黍變出一個竹篋背在身上,來到發放符憑的文吏前,剛報了姓名,對方瞧趙黍衣衫整潔、神色自若,略帶懷疑地詢問道:“你不是附近受災村落的百姓吧?”

“小民是行腳郎中,因為洪水阻擋路程,只得轉道來此。”趙黍拱手道:“聽說附近有安置災民的村屯,想尋一處落腳之地。”

“郎中?”那文吏聞聽這話兩眼一亮:“你會治痢疾麽?”

“倒是勉強能治……”趙黍的謙辭還沒說完,那名文吏便拿來一面竹牌,在上面運筆如飛,遞給趙黍說:“最近來到新安屯的百姓有不少犯了痢疾,上吐下瀉,我們這裏缺醫少藥,正好需要先生出手相救!”

“小民略盡綿薄之力。”趙黍隨即又示意身旁陶鶴齡:“對了,小民還有一位同伴,不知可否通融一二?”

那文吏沒有多問,十分幹脆地問了姓名,陶鶴齡自稱陶二,也獲得一面符憑。

或許是新安屯病患甚多,片刻之後就有軍士駕著驢車趕來,催促趙黍兩人上車,迫不及待將他們帶往新安屯。

“不知如今屯中有多少病患?”趙黍詢問駕車軍士:“若是患者太多,小民手上藥物恐怕不夠。”

“哦,別的病患倒是其次,我們宋將軍也突發痢疾,病得很重!”驢車顛簸,軍士答話也是斷斷續續的。

趙黍暗掐指訣,使得板車輕盈上浮,雙輪幾乎離開地面,拉車毛驢頓時感覺輕松起來,速度也快了三分。陶鶴齡有所察覺,腦袋往外探出看了一眼,心中驚嘆趙黍的修為法力。

“宋將軍?”趙黍問:“莫非附近有賊寇出沒?朝廷派官軍前來清剿?”

“大概是了。”那位軍士隨口應了一句,顯然他也不清楚具體情況,只是說:“如果你能治好宋將軍,自然少不了賞賜。說不定還能保舉你去太醫署進修。”

“太醫署?”趙黍心中陷入思量,有熊國設太醫署,明顯是沿襲天夏朝舊制。其中分設醫、藥、針、咒四科,教授諸般醫療之法,署員經考選方可登用派遣。

天夏朝供奉術者中,方藥科、咒禁生最初都是出自太醫署,前者調制藥物、救治病患,後者施咒以除魔鎮邪魅之害。這兩家漸漸發展壯大後,便從太醫署中脫離出來,也算自立門戶。

當驢車來到新安屯,一眼望去便是大片低矮棚屋,雖然簡陋,卻是排布得齊整有序,夯土道路橫平豎直,明顯帶有幾分軍中營寨格局,是為安置受災百姓所設。

而遠處有一座夯土營壘,旌旗飄搖、望樓高聳,外圍大量壯丁正匆忙修築房屋。

趙黍兩人跟著軍士前往營壘,路上便能看到不少百姓神色萎靡,風中飄散著難聞腥臭,混雜著燒焦氣味,氛圍壓抑,令人不大舒適。

“宋將軍就在裏面。”

軍士將趙黍兩人帶到營壘之中,見到那位臉色發白、躺臥病榻的宋將軍。

“有勞徐先生了。”略作介紹過後,趙黍上前把脈,宋將軍言道:“近來也不知為何,忽然上吐下瀉,搞得寢食難安,大大妨礙軍中公務。新安屯類似病患也有數百人,甚至波及營中將士,稍後恐怕還需要徐先生多多奔忙。”

“小民盡力而為。”

以趙黍的本事,其實完全可以不施針藥,直接一揮玉樹寶杖就能讓宋將軍病愈。但他沒有急於顯弄,確定病症之後,從竹篋中拿出一瓶藥散,再讓人取來一碗清水合藥。

可是當軍士遞來清水,趙黍卻動作一頓,盯著碗中清水看了好一陣,肉眼可見少許雜質沉澱在碗底。

“徐先生,怎麽了?”宋將軍見狀問道。

“不知這碗水是從何處而來?”趙黍問。

軍士回答說:“就是從井中打來,存在大缸之中時刻備用。”

宋將軍卻好似察覺到什麽,連忙問道:“徐先生,莫非這井水有何不妥之處?”

趙黍不用親嘗,僅用英玄照景術便看出水中殘存瘟毒之氣,普通人喝了自然會被侵害犯病。

“井水汙濁,恐怕這就是痢疾病害之源。”趙黍又問:“莫非新安屯一帶兵民都是從井中取水麽?”

那軍士神色也有幾分不安,連連點頭:“正是。”

宋將軍當機立斷:“立刻把營壘邊上那幾口井封住!然後派一百人到附近河邊打水。”

軍士正要離開,趙黍勸阻道:“等等,日前剛剛發了洪水,河水汙濁更甚,常人喝了定然多生疾病。”

“徐先生可有解決辦法?”宋將軍問計道。

“最好自然是將河水濾凈之後再燒滾,這樣才能免於汙濁病害。”趙黍說。

宋將軍點頭,對軍士說:“調兩隊人,設水漿處,專司燒水分水,備足儲水大缸。在查清水源病害前,新安屯所有人都到水漿處取水。把這事告知屯內百姓,現在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