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3頁)

李洵騎馬來到城樓一看,東城門下,浩浩蕩蕩的人群排著隊準備進城。

見李洵來了城門,夏金良趕緊打馬上前,卻自覺地在十步遠的地方停下行禮:

“參見郡王!末將與流民共處近二十日,待自我隔離結束後,再來拜見郡王。路途的一應情況,先以條陳稟明郡王。”

說著,呈上條陳,等李洵的親兵來拿。

郡王是整個肅城等地的主心骨,是百萬軍民的希望,誰有事都不能讓郡王有事。他可不想因為自己的緣故,讓郡王有染上疫病的風險。

李洵和煦地朝他點點頭:

“夏將軍一路辛苦了,本王已經安排好人接應流民,你趕緊回去休息。這次你們立下大功,待休整好了,本王定將好生犒賞!”

安頓流民的各項設施及政策都已經非常成熟,倒是不太需要人操心。

*

一路上,流民們早已得知他們將要前往的是慎郡王的領地。

慎郡王是何人,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知道,那可是唯一能打得北戎蠻子聞風喪膽的大啟戰神。

再沒有比他的領地更安全的地方了。

為了能被慎郡王收留,再加上護送他們來的,都是威風凜凜的慎郡王麾下士兵,早已經在路上對那些尋釁滋事的刺頭們進行了震懾,流民們進城後都分外老實。

而進城後的待遇,卻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他們竟然不是隨意被驅趕到一塊空地上,任由他們風餐露宿,而是有整整齊齊的房子可以住。附近還有修好的茅廁,洗漱區域等,比他們在村裏住的地方還要幹凈整齊。

已經入冬了,再沒有什麽比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屋子更讓人欣喜的了。

待他們安頓好,便可以去領粥,香噴噴的粥香得人舌頭都要吞掉。

而生了病的人,竟然不但不被趕出城,還被單獨放到一片區域進行照顧,許許多多的大夫與醫童在那邊出入。

在領粥的時候,上面還宣講了對他們未來的安排。前面的隔離期,他們會一直住在這安置所,每天都可以免費領兩頓粥。

等隔離區結束,他們便會被派去做搬運工,修橋修路修村落,以及安排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老弱病殘,每個人都要幹活,但每個人都會有飯吃。

到了春天,他們便會住進修好的村落,分得土地開始耕種。

只要他們聽從安排,到明年秋收前,官府都會確保他們能掙到糧食,不會被餓死。

聽到這樣的政策,流民們路上飽受驚懼的心,終於安安生生地落了地。

雖然是才來,可郡王治下的軍隊和官府看起來都那麽可靠,讓人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能長久在此地紮下根來。

*

看過夏金良遞上來的條陳,李洵已經對這次的流民數量心中有數,總共有十一萬人,其中青壯年占了一半,是歷次以來流民質量是最好的一次。

萬德貴也去肅城往南邊一些的地方去收容流民了,按糧食儲量擬定的人口增長計劃,這個冬天可以再收容二十余萬人口。

這樣一來,他的整個勢力範圍內,加起來就有一百三十萬人口,擴軍一事,便可以提上日程了。

流民們初到肅城,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錢,招募新兵的十貫安家費,以及每月固定的軍餉也會對他們很有吸引力。正是招兵的好時候。

新增人口三十余萬,青壯年也多,擴軍三萬不算過分。

再多三萬軍隊,將來面對西疆局勢變動,便又要從容一些。

而且這次夏金良率部前往鼎德,其麾下士兵立下大功,也需要一些職位去犒賞。

召來肅城郡守周應亭,和宣傳營指揮使程虎,令兩人開始進行新兵招募的準備工作,等這一批次的流民隔離結束,便開啟第一批次的新兵招募。

安排完這些,便又有親兵來報:

“郡王,燎原棉紡織加工廠派人送來了第一批次的棉布,棉襖,以及棉被,請郡王過目。”

李洵眸子一亮,看來燎原棉紡織加工廠已經率先結束培訓,開始投產了。

“快拿進來!”

這可是他們自產的棉加工品,讓人怎能不期待呢。

很快,親兵們便把東西擡了進來。

棉被和後世所見的已經沒什麽區別,雪白的顏色,一摸上去便觸手生溫。

展開來,棉花都鋪得均勻結實,用棉線粗略地兜了一層面,棉花不會遺漏出來。

而棉襖子,也填充非常均勻,密密實實的針腳,將裏頭的棉花一小塊一小塊地固定起來,不容易有跑棉的風險。

外頭用的,一層黑色的棉布,摸起來非常柔軟。

除此之外,還有兩匹白色的棉布,也都是支數很密的上品。

每一樣,都做得很好,完全沒有李洵預想中的狀況百出。

當然,大啟的紡織歷史已經非常悠久,工人們都是紡織縫補的熟手,還經過西戎那邊織棉布紡棉花的匠人們細致的培訓,本也不會出什麽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