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卻說夏金良先前支援了鼎德, 又幫助他們拿下天沙城後,返回鼎德城的時候,劉淵正為那幾萬軍奴犯愁。

雖然都是大啟子民, 他這鎮北大將軍應該想辦法收留。但鼎德城中目前的存糧實在不太充足,若朝廷的軍需不能及時送到, 他們很可能自身難保。

周圍的城鎮,也慘遭北戎鐵蹄踐踏,沒余力再調撥糧食出來。

而幾萬人越冬吃幾個月的糧食, 少說都是幾百萬斤, 放到哪裏都是嚴重的負擔。而且,越冬需要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房屋, 還有柴火衣物等保暖物資。

眼見著天氣越來越冷, 他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安置。

夏金良聽說此事後, 便主動道:

“若劉大將軍允許,我倒是可以把這些人帶回肅城去安置。我們肅城有很多流民安置房屋, 過冬是絕對不愁的。”

自家郡王治下地廣人稀, 今年秋收又是大豐收,本就有心再吸納幾批流民,這裏現成的四萬多人,還那麽多青壯年, 豈能有錯過的道理。

要是送信回去請示,一來一回又憑白耽誤很多天, 七八千的軍隊外加四萬多軍奴, 消耗也是不小。反正都要吃那麽多糧, 倒不如先往肅城趕, 路上再向郡王報信。

他相信以郡王的心胸, 絕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怪罪自己自作主張。

劉淵一聽,幾乎沒怎麽猶豫就同意了。

聽聞肅城等地,在慎郡王治理下越來越富庶,那些百姓去了肅城,倒是比在鼎德這種戰場附近朝不保夕更好。

當然,要背井離鄉,自然也要征得那些百姓自身的同意。

這些被北戎人抓起來做軍奴的百姓們,家鄉早已毀在了北戎大軍的燒殺搶掠之下,如今已是有家不能回。

被召集在一起的百姓,初聽說要長途跋涉上千裏去肅城,都有些心裏沒底。

但其中卻還是有些見多識廣之輩,問道:

“將軍所說的肅城,可是那大啟戰神慎郡王的封地?”

夏金良聞言,心下也與有榮焉,朗聲道:

“我等正是慎郡王麾下!”

百姓們頓時嗡地一聲討論開了。

“是光復河原的慎郡王啊,聽說直接就殲滅了兩萬多北戎大軍呢!”

“難怪這些援軍如此兇悍,一來就把那些北戎蠻子嚇得屁滾尿流地跑了。”

“若是去慎郡王治下,倒是比咱們在鼎德要安全呢!”

慎郡王光復河原的功績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慎郡王這三個字,便給了大家足夠的安全感。

再一聽說,去了肅城不僅有吃有喝,還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分五畝地,眾人便更是心動了。

如今這世道,普通百姓最向往的便是能安安穩穩地活下去。這樣好的去處,誰又能拒絕呢。

除了少數對北戎有著刻骨仇恨,想留下來跟著劉淵抗擊北戎報仇雪恨的,其余基本上都表示願意跟夏金良的大軍去肅城。

劉淵見夏金良等人來的時候沒帶糧,那麽多戰利品也全數留給了他們,即使自己這邊也不太寬裕,也還是咬牙撥了三十多萬斤糧食讓他們帶著。

原本這糧食也是算著時間與人數給的,稍微節省一些,還是足夠他們這近五萬人吃到燎原的。

夏金良出發的時候也讓人快馬加鞭,將此事傳信回肅城稟告了李洵。

李洵自然是欣然應允,還下令讓人準備迎接新的流民。

但沒想到,夏金良他們在路上,威風凜凜的軍隊護送著幾萬難民,這組合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因為北戎侵擾鼎德以南,秦川平原許多百姓流離失所,驚慌的百姓開始四散奔逃。

可南邊是不遠處就是清河戰場,北戎兵時常在周遭城鎮肆虐,北邊也一樣,東邊又是大山,剩下的唯一一條路,便只能往西。剛好被回程的夏金良部眾撞上。

這些百姓在逃亡的路上,多數都已經消耗或者失去了糧食,基本上只能餓著肚子或者靠吃路邊的枯草飽腹。見到夏金良他們這一行人,既有軍隊保護,還發吃的,自然是想上前依附的。

流民們如此淒慘,夏金良也不可能不管,只能收下。結果就越收越多,走了幾百裏路,整個隊伍直接擴充了一倍。

這便導致糧食嚴重不夠吃,眼見形勢不妙,夏金良便趕緊派人回來送信。

“你離開的時候,已有八萬余人了?”

李洵問道。

“正是!”

這麽多人,還有馬匹,一天消耗的糧草必然驚人,再加上很多老弱病殘,行程會被嚴重拖慢,時間越久,需要的糧食就越多。

李洵當機立斷,立刻從肅城糧庫調糧草,還征集了城中所有的馬拉車運糧,僅僅一個晚上,幾百輛車拉著三十多萬斤的糧食便迅速往燎原方向去接應了。

接應的隊伍離開六天後,李洵終於接到消息,夏金良帶著流民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