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李洵記下殺傷力不夠大的缺陷, 又繼續試驗。

然後發現了更嚴重的問題。

在十個震天雷裏,竟然有一個是點燃後無法爆炸的啞雷。

將五十來個成品全部扔完後,這個數字進一步提高, 達到了六個。

過了一會兒,確定啞雷不會再有突然爆炸的風險, 他命人把那六個啞雷撿了回來,一個個拔了木塞親自將其中的黑火藥倒在油紙上驗看。

一開始他尚且沒看出端倪,但經過仔細觀察, 便發現了問題所在。

或許是經過了山路顛簸, 這些□□發生了較為嚴重的分層。

最輕的木炭留在了最上面,最重的硝石粉則沉到了最下面,再加上顛簸時讓下面的成分被越壓越實, 為燃燒提供氧氣的空氣都被擠到了最上面, 所以即使點了引線, 也無法點燃整個容器內的□□。

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李洵將倒出來的□□折了根木棍, 攪拌均勻, 然後重新裝了回去,用幹草搓了根短些的引線,再次點燃扔了出去。

只聽嘭地一聲巨響後,炸開的土坑比前面任何一次都要大。

楊進祿全程看著李洵折騰, 見狀也看出一點問題,上前問李洵:

“殿下, 莫非是那起子山匪偷奸耍滑, 在什麽工序上偷了懶, 沒按照殿下您的要求填裝?”

李洵搖了搖頭。

“跟他們無關, 是我有些東西沒考慮到。”

粉末狀的東西, 無論經過怎樣小心的減震運輸,都很難避免分層。哪怕是靜置,也會出現一定分層現象。

分層,就意味著改變了燃燒時的混合比例。

那他精心配制出的可以使黑火藥威力最大化的比例便沒有意義了。

分層輕微會影響爆炸威力,分層嚴重則火藥無法燃燒,會變成啞雷。

今天他只讓人擡著那箱震天雷走了兩三公裏路,就已經有這麽多個啞雷了,若將來進行更長距離運輸,豈不是會啞雷率更高?

他熟悉的武器和千年前這種最原始的金屬手榴彈差了好幾十代,不了解情況,到底還是考慮不周。

所以,目前主要面臨的便是殺傷力不足和分層的問題了。

回寨子的路上,李洵一直在想解決辦法。

他努力在腦海中尋找關於最原始的火藥武器的記憶,倒是果然讓他得到了啟發。

才剛入伍那會兒,他跟著前輩去境外執行任務,山窮水盡時曾經在當地買過一杆農戶家的土□□,那時候似乎是使用前才勾兌火藥填裝進去的,裏面除了火藥,還有許多小小的鉛子,以此來增大殺傷面積。

但那只能用來打打體型較小的獵物,對於身穿皮甲的北戎騎兵,效用如何未可知。而且那麽小的珠子,對如今的工藝來說太有難度了。

不過,結合著現代社會經歷過的爆炸場景,他很快就找到了增強殺傷力的備選項——

那便是加入瓷器碎片,碎瓦片,玻璃碎片,鐵片等有銳角的東西。

有了線索,他便繼續順著這個方向思索。

玻璃碎片首先得排除,現在根本沒這東西。

瓷器和碎瓦片體積太大,一個成人巴掌大的震天雷裏裝不了太多,且硬度不夠,殺傷力不會太強。

排除一番,便只剩下鐵片了。

考慮到體積,重量,殺傷力,這鐵片必須是專門打造且磨過的鐵片。

如此,雖然制造成本是大大增加了,卻可以不占用太多震天雷的重量與體積。

而分層問題,其實那土槍也給了他提示。

若不能改變火藥的粉末形態,便只能現裝現拌現用。

但這在戰場上不現實,裝一個雷不比裝土木倉的彈藥,它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北戎騎兵可不會給他們這麽多時間。

而改變形態,便只能向著現代的顆粒火藥看齊了。

如今想來,現代社會的做成顆粒狀,便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穩定的形狀與成分,避免分層現象。而且顆粒之間的縫隙,也會給燃燒提供更多的氧氣。

這樣無疑才能將火藥的威力最大化。

只是,如何顆粒化便成了個大難題。這在他那個時代的歷史上也是過了數百年才攻克的難題。

顆粒化必然需要粘合劑,但這樣就會將火藥打濕,眾所周知,受潮的火藥無法使用。

而且,那粘合劑又是否會與硝石,炭與硫磺發生化學反應,從而讓它們變成與火藥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物質呢?

為這事,李洵連晚飯都沒了胃口。

武器具有重大缺陷,便是一種隱患。作為一個軍人他不能忍。

可誰叫他當年只精通槍械組裝制作,卻沒想過有一天還得自己如此原始地從火藥造起呢。

如何找到合適的粘合劑,確定粘合劑比例,做出顆粒火藥,在暖房內烘幹,再進行威力試驗,從而找到最優解,注定一件非常長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