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料有問題(第2/2頁)

五道時務策竟然有兩道加了料,而且這料加得更不正常。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所備為何?錢呼,糧呼,兵呼,器呼?然則,錢糧何備,兵器又何備?

我的天,什麽錢啊,糧啊,兵啊,器啊!

《春秋.左傳》的原文是“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好不好?

為什麽後面要加這麽一長串亂七八糟的東西!

《四書五經》裏面沒有這些東西的論述好不好,這叫人怎麽答?

還有,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不通兵法,不懂策略,如何報國?

不帶這麽加料的好不?

《論語》裏的原文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好不好?

你後面加這一句有意思嗎?

我們考的是文舉,又不是武舉,什麽兵法,什麽策略啊?

這年頭考科舉的人大多一門心思研讀《四書五經》,不會去讀什麽兵法策略。

因為考科舉考的就是《四書五經》啊,一心博取功名那自然要一心研讀《四書五經》!

當然,也不是所有讀書人都這麽急功近利。

那些立志報國的學子還是會去讀讀兵法,研究研究策略的。

比如,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等,這些都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他們對兵法和策略那也是頗有研究的。

這種人才是真正立志報國的人。

而泰昌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至於那些急功近利,一門心思逮著《四書五經》往死裏讀的,大多都跟齊楚浙黨、東林和閹黨差不多,考取功名的目的就是為了當官,當官的目的就是為了爭權奪利!

這樣的人到了朝堂之上肯定會拉幫結派,內鬥不休,因為大明朝堂黨爭都成為習慣了。

所以,但凡這種人,這次泰昌是一個都不打算要!

他出這些考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同時也是為了淘汰這些急功近利的人。

這第三場考試著實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那些立志報國的,研讀《四書五經》之余還熟讀兵書的,那是高興的不行了。

他們很清楚,皇上就是在找他們這樣的人才。

那些急功近利的,一門心思逮著《四書五經》往死裏讀的,那真是想哭的心都有了。

他們也清楚,皇上想找的是什麽樣的人才。

奈何,他們不是啊!

九天會試結束,將近四千學子都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了貢院,不過,他們並沒有離開京城。

因為,接下來的貢士榜才是他們會試的最終目的。

一旦榜上有名那就等於是金榜題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