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第3/4頁)

“大炮備了三門,都是重逾八千斤的大家夥,我料想你們帶不走,會派人遠遠綴在你們後邊,藏到蒙古邊境上,至於怎麽運進去,你自己想法子。”

後邊幾十名匠人神情冷沉,都做邊地農夫打扮。

火器作沒有庸人,全是一身腱子肉、雙臂可負重百斤的兵。代親王果然一雙銳目,一看皇侄來信,不多置喙,立刻連炮帶兵送了個齊,派來的人手還都是邊民面孔,有著北地男兒慣有的糙皮高額,跟蒙古人相貌區別不大,多族語言都能蹦幾個字,能隨耶律烈一起混進去。

“元人動身了!”

千裏眼的鏡頭中,極盡奢侈的巫閣車慢慢動了,狂歡了多日漸漸有些疲憊的鎮民,渾似燒鐵入水,瞬間沸騰成巨大的轟鳴聲。

除了“靈童”二字,晏少昰什麽也沒聽清。

那孩子被人群淹沒,又被巨大的巫閣托高,雙層巫閣頂上又有一座尖角的請靈塔,托得他比黃河邊上的萬千屋舍都要高。

毫豆大的小身板盤膝坐在閣頂,穿著金縷衣,享受著萬民的跪拜和供奉,手臂朝著北面蒙古王庭一指,大抵是“班師回朝”的意思。

這孩子在草原上流亡了四百個日夜,跨過黃河時只當回了故土,故土卻沒護住他。

他在中原邊境淺淺踩了一腳,嘗了一口餃子一口醋,像沒家的小狗留了個記號,就被天命吊著頸,扯向更遠的地方去了。

萬民狂歡,元兵攔不住瘋狂的人群,鎮門被沖開了。

晏少昰瞳底逼出一層血色,扯下千裏眼,發狠地一鞭馬。

“走!”

他和耶律烈領著各自人馬,分三路而行:一隊是耶律烈的親信,會從澗底逃回草原,繼續聯絡西遼舊部;耶律烈領的幾十人要向北追著巫閣而去,尋機會混進薩滿隊伍。

而他要向東,趕赴大同。

遼兵策馬揚鞭朝著北面山峰去了,踏起滾滾黃煙,領頭的人卻忽然勒馬停下了步。

那奸詐狡猾的汗王與他隔山頭對視,僅憑雙臂神力竟舉起一台小炮架在馬背上,炮頭示威般朝他亮了一亮。

兩山頭之間不足一裏!這畜生果然要反水!

廿一目眥欲裂:“殿下快躲!”

一群影衛朝殿下站定的地方撲,晏少昰自己閃身避開了,影衛摔作一團,意想中的劇痛卻沒來,只聽到峽谷下方一片震耳欲聾的轟炸聲,

鐵屑砂石過境,峽谷下爆開一片血霧。

耶律烈炮頭朝下,轟了三顆開|花|彈,炸死了自己的全部親信,還剩一口氣不知死活的,全死在亂箭之下了——即便他兩天前還言之鑿鑿說著“要是老子回不來,我這些部下你給我養著”。

轟完,耶律烈原地毀了那門炮,朝著北面繼續策馬狂奔。

晏少昰嘖了聲,一時間湧起些惺惺相惜的嘆賞,對上影衛駭然的目光,他道。

“此計三步,其一,請君入甕,烏都順勢進入薩滿教,做我耳目。”

“其二,假戲真做——元人多疑,昨天混進去的遼兵盡數被斬,元人不受西遼的投誠,也瞧不起一個草寇,所以耶律烈必須死在此地。”

“山谷下殘屍無數,元兵必定會下去查看,待仔細一瞧,咱們盛朝的炮轟了幾十員遼將,元兵必定以為耶律烈被咱們炸死了——才方便耶律烈改換身份,帶人混進薩滿隊伍。”

“其三,割席斷義,斬草除根。”

廿一正不明白這句作何解,竟見殿下解下腰牌與虎符。

“傳令給勝州殘部與代王叔,令他們各出兩萬兵馬,一路追殺巫士和蒙古兵,能殺多少殺多少,無我令不許退。”

要讓蒙古人知道,他刻薄寡恩,故友死後,還要因為家國大義宰了這靈童,千裏追殺,免得他成了元人的刀,長大後忘幹凈家國故土,揮劍直指中原。

既如此,烏都骨子裏那一半漢人的血,就能徹底地洗幹凈,把他往大薩滿的位子上再推一把。

廿一心遽跳:“萬一傷著小公子……”

晏少昰隔著袖,掌心撫上小臂位置。

裏邊系著一條細細的紅穗線,紅得幾乎要褪色,纏纏綿綿繞在他每一次脈搏的跳動上。

影衛們唏噓著耶律烈心狠手辣,卻忘了他也是鐵石心腸。

群馬拉著巫閣上了大渡船,晏少昰遙遙望著。

“元人大費周章地找靈童,幾萬元兵進了城,不敢屠城,不敢禍民,連民居都不敢占,搭了帳篷睡街上;縱深進入勝州的幾萬元兵,與其說是為了攻城,不如說是圍著此鎮,將周邊武備清掃幹凈——對烏都畢恭畢敬至此,自然會有千萬人舍命護著他。”

這群野畜收了爪,大概是因為請靈的這一路上不能見血。

靈童年紀太小,心志不堅,得幹幹凈凈地被關進高塔中,不可心生怨懟、憎惡,不可嗜殺,和世上千千萬萬人事都不可產生牽扯,得被送上祭台,打小起做一個孤寡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