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2/3頁)

怎麽就不送了呢……

她有點失望,又啪啪拍了拍臉,揮去這矯情。二哥在邊關打仗呢,這巴掌大點事還值當他惦記?過往十年沒過過生日,這會兒有吃有穿有家人禮物還不滿足,慣得你。

唐荼荼靠自我唾棄把自個兒安撫好了。

隔了會兒,古嬤嬤又來報:“姑娘,外頭有人要見你。”

已經等在院兒裏了。那是四位中年人,有男有女,全穿著錦衣,銀鉤玉佩篾絲扇,寬額大手厚耳垂,各有各的富貴貌。

唐荼荼在東西市尋摸久了,一看便知道這幾位是大商人。

遠遠看見古嬤嬤領著她出來,幾位大掌櫃笑了滿臉,快行幾步上前來拱手作禮:“這位就是大姑娘吧?”

“實在是生意忙得迷了腦子,早早就得了東家的信兒,一直沒來得及拜訪姑娘。過年托管家給您送了一份禮,老管家回頭跟我說,縣老爺清正廉潔,壓根沒讓他進門兒,給我原封不動帶回去嘍。”

這幾位噼裏啪啦快人快語,唐荼荼迷瞪聽半天,在古嬤嬤的擠眉弄眼中知道這幾位是誰了。

來天津之前,她娘說天津有幾個她生意上的老朋友,托付他們關照自己。又聽這幾位掌櫃各個稱“東家”,大概華瓊是生意的牽頭人。

“哎呀,到飯口了,咱們邊吃邊說,邊吃邊說!姑娘快請上座。”

跟商人打交道是件愉快事,唐荼荼推辭幾句,被幾位伯姨笑吟吟地按著坐下了。

她不知人家有無顧忌,自己用公筷空盤取了一份菜,吃飯不摘帷帽,撩起輕紗一個角吃,吃相斯文又秀氣。

等上後菜之時,那位姓侯的大掌櫃招呼著往她這邊上:“姑娘可別是成心餓著肚子,學別家丫頭苗條,咱不學那個,也別因為我幾個在這兒而拘謹,不然那可是我們的罪過了。”

“沒有的事兒。”唐荼荼心情暢快,又夾了一只裹滿醬汁的四喜丸子。

“前天一聽縣裏頭出了事兒,我立刻給東家去了信兒。姑娘也是,這麽大的事兒不知道跟我們張嘴,今兒我們各家出了十來人,都在印坊左近住下了,留著給姑娘支用。”

唐荼荼眼神一閃:“伯伯聽著了什麽信兒?”

赤眼病在前,趙大人貪汙一案應該還沒傳出去,而大肚教一案更是萬萬不能傳出去。

果然,那侯大掌櫃嘆了聲:“自然是縣裏爆發了赤眼病啊,還有趙大人貪贓納賄一事。”

“漕司府的令都傳出來了,要各家商行舉證趙大人納賄的名目,收受的賄銀、侵占的農田、商物全往上報——各家商行自個兒舉證行賄通賄的,既往不咎,不許再犯。”

唐荼荼眼皮撲簌了兩下。

她知道趙老頭兒脾性,肚皮不大,膽子更小。那老頭只是手縫松,過衙門走賬的公稅都要撈一筆,真要讓他實打實的貪、跟各家商行伸手要錢,那是不可能的事。

一個破落的靜海縣,要什麽沒什麽,商行不從這裏進貨,也不在這裏開店,整個靜海縣的錢莊當鋪都全是官營的。各家商行頂多從靜海縣招一些廉價勞動力,包吃包住把工人接到天津城內去。

這樣的境地,趙大人去哪兒貪?他跟各家商行該全無關系才對。

漕司讓各家商行舉證,這“既往不咎”有點意思。那日,唐荼荼聽爹爹和葉先生說過,一地出了大貪官,往往上下牽扯一片,一府的官員都要嚴查進項出項。

“既往不咎”,就是讓各家商行把那些對不上的賬趕緊列出來,往趙大人頭上安。

摁死一個縣官,好叫天津別的大人賬目清明,在皇上派欽差下來之前,先把自己一身雞毛抖幹凈。

嘴裏的菜味道復雜起來了,唐荼荼放下筷子不再吃了,直起身坐得筆直。

她頂著華瓊的名頭,嚴肅開口。

“我出門前,我娘給我講了個道理,說做生意要誠信經商,才能越做越大,有些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幾位大掌櫃當真以為這是華瓊的金口玉言,聽得專注極了。

唐荼荼卻說不下去了,頂著幾位大掌櫃認真卻迷惑的目光,她自己也覺得這話是屁話了。

一條運河,從北到南串起了百十個商幫,千百個商行,萬千家商戶。上下多少人“打點”,多少人“通氣”,要是以律法畫條線,能把全天下十之七八的商全劃到“行賄”的那一頭。

她老爹清清白白一個官,這幾年就沒拿過除了俸祿和體己以外的錢,饒是這樣,唐老爺還常常因為早年入禮部花了八十兩紋銀打點而耿耿於懷。

而漕司一個地方大員,敢下令“所有商行行過賄的既往不咎”,說明天下有許多先例在前,平時民不舉,官不究,貪的貪,送的送,曝出事時法不責眾。

侯掌櫃聽出她想說什麽了,眼裏立刻帶了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