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3頁)

“姑娘也別太惦記,這赤眼症不是什麽大病。再說殿下身邊跟著大夫的,他那頭疾三五不時地犯,身邊伺候的都懂點醫,有什麽異狀也不會延誤了——姑娘好好養病為重,我去了。”

不是什麽大病??

唐荼荼聽不得這句,就怕他不當回事,交待給手下人又層層減碼,傳話傳不到位,到最後赤眼病傳遍軍營成了災。

她恨不能把叁鷹抓回來,扯著耳朵再叮囑幾回,連忙追到窗前。

“就你們軍營那樣同吃同睡的,病毒結膜炎能在七日裏染遍全軍,誰也防不住!如有症狀必須隔離啊!我信上寫的哪條都不準漏!記住沒有啊?”

風裏已經沒人了。

“茶花兒!你嚷什麽呢?”

——公孫到了!

唐荼荼一喜,探身望向院門前。

公孫景逸三步並作兩步跨進了她這院兒,是匆匆趕來的,手裏的馬鞭忘了扔,雷厲風行過來了。

他今日竟穿了身薄甲,胸口手掌大的護心鏡鋥亮,上頭赫然是一個浮雕的“巡”字。

他還沒官身,不知從哪兒尋摸了一套巡檢房的差役配裝,穿上身也威風凜凜的。

後頭的公孫和光比他矮一頭,也是英姿颯爽一身兵裝,“茶花兒,我也來了,路上聽你們管家說了個大概,要做什麽聽你吩咐。”

唐荼荼擺手:“別過來,你倆就站在那兒。”

她一根手指把公孫兄妹劃到了三米外,不準他們進屋。

唐荼荼戴了個帷帽,關好門出去。

盡管來的路上已經聽過了這紅眼病症狀,可眼下,隔著白紗影影綽綽看了一眼,公孫兄妹倆還是心裏一咯噔,被她這倆紅眼睛驚住了。

紅絲連片,眼白裏結了血點,只消看一眼就知道患這病的人是什麽樣了。

公孫景逸多看了她幾眼,隔著白紗,那倆兔子眼有點楚楚可憐的意思。

怪稀罕的。他摸摸鼻子:“方才我進衙門睄了一眼,裏頭開大會呢,大夫、縣官兒、幾戶大姓族老坐了滿堂,趙老頭兒磨磨唧唧拿不定主意,拍著大腿直嘆氣——你爹走不開,讓我來找你,說暫且聽你安排。”

趙大人不頂事,遇事兒躲著走,唐荼荼真是一點不意外,意外的是爹爹把調度權暫且給了她……?

唐荼荼顧不上細想其中深意,問:“你們帶了多少人手?”

她剛清理了眼糊,尚且還算是目明,往巷子外眺了一眼,一驚:“這麽多人?”

巷外密密麻麻幾排兵,隔著十幾步遠,都能瞧出隊伍齊整,銳氣煥發。

公孫景逸摸過一頂帷帽扣頭上,“我爹手下四個巡檢房,只能撥給我倆,大概七八十人罷,夠用不?再不夠……就得跟我爺要家兵了。”

他說最後半句時有點吞吐,唐荼荼立刻想到了原因。

家兵是私人武裝力量,也是私屯兵,官員豢養私兵扈衛都是有數的,多了是違制。照公孫家這把兵當仆役用的架勢,妥妥超了限,再大張旗鼓地滿街遊蕩,保不準要給他家裏惹麻煩。

唐荼荼本就濕糊的眼裏又湧上來一層水霧——這是真大哥!只聽她一句口信兒就喊來這麽多人,連家兵都考慮調度了。

“夠了夠了,先從縣城開始挨家挨戶走訪,發現紅眼病就帶到印坊去,那邊已經安排好了。”

趕制出的帷帽和手套一人一份發下去,組起了第一支防疫隊。

公孫景逸招貓逗狗多年,從來沒領過這麽多兵、幹過這麽大的正經事,一時間胸中長虹激蕩。

“和光!走!跟哥哥幹大事兒去!”

唐荼荼怕這兩人莽撞,又補一句:“千萬不能莽撞抓人,一定要跟病人說明情況,記錄好信息,和和氣氣把人帶走。”

“知道了知道了。”兄妹倆頭也不回,大步朝天地走了。

手邊能用的人手多,調度快,還有嚴明的軍紀,大大提高了效率。到下午時,縣城內八條大街、幾百條巷道、百家商鋪、五千戶民就查訪完一半了。

唐荼荼沒閑著,用了耳房一面墻,踩著桌子上去畫了一幅占滿墻的縣城大地圖,聽著外邊的傳話,不停在圖上標紅點。

——興隆大街橋水巷南道,兩人,系父子。近三日去過某某地。

——安平巷尾,一人,何宅采買傭人。近三日過去某某地。

……

一個一個往墻上標注,用最小字。

到酉時天黑,已經在城中統計到三十余病例。

靜海縣六萬民,三分之一的百姓住在縣城裏,派出去的兵就地休息,明早開始慢慢輻射向周邊的村鎮。

唐老爺緊了一天的精神松緩下來:“萬幸啊,萬幸患病的不多,三十來人,能治。”

只有唐荼荼和杜仲對視一眼,隱隱的憂慮又增厚了一層。

杜仲見過以往各地赤眼病的醫案,覺得這個數字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