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3頁)

唐荼荼倏地縮回馬車裏坐直了。

這是皇宮!正門!

她眼睛倍兒亮。晏少昰笑了聲:“帶你看看宮門朝哪開。”

領她來參觀皇宮的?

唐荼荼心裏啪啪鼓掌:“殿下真是知我心!”

京城百姓常掛嘴邊的那句“咱們皇城腳下人”,其實不對,因為平頭百姓壓根站不到皇城腳下,站哨的侍衛分內外三重,最外頭一圈侍衛離紅墻隔了半裏。

唐荼荼在京城溜達這麽久,只遠遠仰望過這四方墻。

她掛起半幅車簾子,看著馬車進了午門,到太和門前再不能走一步了,皇子也得下來走路。

天色將黑,宮門快要落鑰了,外廷只剩一群宮侍,在管事太監的帶領下蹲在地上抹地,粗糲的石磚吸水,用濕布子能把灰土抹下來。

上百人的太和廣場上竟靜寂無聲。

這麽大的廣場沒一棵樹,唐荼荼盯著地面看了看,磚縫間連青苔和碎草都瞧不著。

晏少昰似知她所想:“這地方不長草,底下磚鋪得厚,橫七豎八,總共十五層。”

“十五層地磚?!”唐荼荼震驚。

晏少昰擡下巴,示意她朝北看:“北面山勢高,後宮總不能高過金鑾殿,只能把金鑾殿一層一層墊高,防四面八方窺伺王廷——當初建都時,京城燒的磚不夠用,臨近幾省全要供磚進京,才造起這麽一座皇宮。”

唐荼荼望著眼前的金鑾殿,喃喃道:“真厲害。”

這就是皇上每天上朝的地方,也是爹每天值門的地方。

值守的金吾衛各個怒目金剛似的,倒逼著她的視線越來越短。好像在這麽個地方,你看得遠了、喘氣重了,都是錯的。

唐荼荼不想惹麻煩,低頭直視自己眼前三分地,綴在二殿下身後,踩著他的影子走。

“擡頭。”

晏少昰掃她一眼:“別跟奴才學,你又不是來做奴才的,心虛什麽?”

他一手負在身後,踱著步,領著唐荼荼往裏走。

入了夜,外三殿就黑下來了,只有保和殿掌了燈,工部兩位主事官,還有詹事府、內務府公公都在,趁著這唯一一次排練的機會,看看到底做出來個什麽東西。

工部匠人跑前跑後,擺好放映機、架起幕布。

唐荼荼一心二用,聽內務府大太監講道:“到時候,皇上貴人們、王公,還有三品以上的大臣全在保和殿上,姑娘可一定要萬無一失。”

唐荼荼這動畫陣仗大,又是放映機,又是兩人高的白幕布,又是吹拉彈唱戲班子,足足要用到幾十人。

大太監掃一眼那古怪的機器:“咱不怕放的畫不好看,人前丟了醜,挨兩句訓也就是了,可萬萬不能嚇著貴人們。”

那公公在二殿下冷淡的目光中,硬著頭皮強穩聲音,把該提點的念叨了兩遍,唐荼荼聽得認真。

只是今夜不是重陽正宴,不能吹拉彈唱吵擾皇上,只能悄默聲兒地試試機器,研究幕布該多大、測試投影距離、室外光線汙染強不強,還有大殿裏要怎麽熄燭。

唐荼荼跟幾個宮人拉著線尺測算了距離、不同光線強度下的影長,各種大小數據記錄成組,留著回去慢慢分析,忙到天大黑後才測算完。

宮門落鑰後,午門是絕不開的,廿一舉著腰牌往東華門出,其間小門、河橋好幾道,過一重門,開一重門。

“這是文華殿,皇兄攝事的地方。”

“這是史館,存放五百年來所有大事考記,自前朝起記錄的皇帝廷旨、內閣宗卷、官員貶擢、各地奏折档、軍機档、山河農田水利档、六部經費人事調度,全在裏頭。”

唐荼荼驚嘆:喔呼!

轉頭一想,喔呼個毛線團子,知道還不如不知道,又進不去!

唐荼荼望著這比保和殿還大的殿,難受壞了。她穿回古代這麽久了,就沒見過正兒八經的圖書館,路邊那雞零狗碎的小書鋪還沒後世1GB內存存書多。

聽二殿下給這姑娘做導遊,內務府大太監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兩排宮侍打著燈籠給二殿下照路,巡夜的侍衛也多,唐荼荼不好再跟他並行了,綴在後頭,盡量端平表情。

她一雙眼睛卻四處亂轉,快速目測周圍建築,一幅幅的建築立面圖在她腦子裏躍出。

長寬高、面積估測、面闊進深,基座高度、丹陛傾角、門前禮器,殿頂樣式、岔脊排布、檐角裝飾……

正好領路的人走得慢,唐荼荼生了一雙掃描眼,一眼過去掃下來三成細節,她立刻清空腦子記下來了。

晏少昰忽問:“記清楚了?”

唐荼荼一驚,忙意識到自己職業病犯了。

她習慣看見建築就挪不開眼,一看結構構造、二看造型美學、三看材質材料,遠看空間組合、近看細節裝飾……要是後世設備齊全,唐荼荼搬台筆記本坐這兒,三個小時就能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