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頁)

“咱京城的皮影兒多是冀南和江浙皮影。”吳員外低聲道:“北面多大鼓梆子,演封神榜、演孫猴子大鬧天宮,什麽鐘馗捉鬼,熱鬧,卻不夠雅。”

“南面皮影兒更看重彩繪,畫工更美,唱腔多變,小調滋味兒也足,一嗓子吊起來,活似天宮享受。”

行家呀!

唐荼荼把對他的偏見掃出腦袋,問:“這是南方還是北方的?”

“這是海寧的,匯了南戲雜劇,一台戲能有二三十個人物。”

唐荼荼坐得偏,往台後掃了一眼,只看見三四個控杆人,優哉遊哉地擺弄著皮影動作,幕布上的小人就活靈活現動了起來。

每一個皮影人物,都有頭、胸、腹、四肢等多個部件,能搖頭晃腦,能彎腰,甚至雙臂、雙腿都會打彎,雙手能獨立動彈,粗略一算,一個人物起碼分了十幾個部件,全得靠細竹竿撐在後邊才能動彈。

倘若一台|完整的戲要用二三十個人物,動作設計一定更多,也不知道他們怎麽擺弄得過來。

吳員外諂天諂地諂貴人,在官品比他還低一品的唐荼荼面前,都撐不起上官架勢。可他在太妃娘娘邊上卻自在,搭起二郎腿,悠哉地跟著調子哼了兩句。

他道:“這個皮影戲班子是錢塘江邊最有名的,今年剛奉當地調令從浙江趕過來,為太後賀壽來的。可惜沒趕上好時候,前兩日中秋宴上才亮了亮相——老太後沒說賞,那就是沒多喜歡,鐘鼓司不留閑人,興許過兩日就要回南邊了。”

天南海北趕過來,給太後表演了一場。

唐荼荼收拾起自己的八卦心,專心去看影子成像。

這能在皇家面前演的皮影戲,其精妙遠超乎她所想,甚至已經有了後世舞美的雛形。

唐荼荼沒看過幾台戲,並不知道台上唱的是什麽,南方口音她幾乎一字辨不出來,代入不進戲裏去,反倒更方便唐荼荼用心看細節。

幕布後頭三盞燈,幕布上卻沒有明顯的燈光輪廓,光線均勻,成像也清晰。

明明皮影後邊全是細竹杆,幕布上幾乎看不見細黑線,只有偶爾人物動作幅度大了,幕布上才能瞧著兩根隱約的黑線。不知道他們怎麽遮蔽的,光源和座次一定有講究。

台後有善口技者,長了一張能學萬物的嘴,模仿雷劈的聲音,竟似真有滾滾雷聲從荒野上來;白布頂上也一下子烏雲遮蔽——那是在台後的投影燈前遮罩了黑布,黑布剪成了烏雲形狀。

善口技者還能模仿萬馬嘶鳴聲,騎著高頭大馬的將軍怒目圓睜,提著大刀,殺得周圍小兵人仰馬翻。摔倒在地的馬,踢踏好幾下站不起來,好不容易站起來了,也不敢再跟將軍拼殺,拋下主人,頭也不回地跑了。

皮影皮影,說到底就是個玩具,這麽一堆膠皮玩具能排出戲來已是不易,還能讓劇情跌宕起伏、武打動作酣暢淋漓,唐荼荼直看得背上汗都出來了。

她往主位上看,幾位太妃娘娘雖見多識廣,不像她這個什麽都沒見過的土包子,卻也各個看得入神,桌上的瓜果點心幾乎沒碰一下。

妥!

唐荼荼心忖:能吸引住太妃娘娘的,放去宮裏一定也問題不大——中秋宴上太後娘娘沒賞,不一定是他們演得不好。

太後今年走背字,連番幾回有人借她火命做文章,太後不知道心裏多憋屈,哪有心情聽戲?

半晌,鼓聲停了,雷聲停了,婉轉悅耳的月琴聲漸低,幕布上撥雲見日,十幾個皮影小娃娃在白布上拍手跳舞,意為慶祝將軍獲勝。

這一台戲演完了。

“好!賞!”

幾位太妃娘娘惜字如金,好像多說幾個字掉身價似的,不等藝人們謝賞就走了。

女官們放下一盤銀錠子,也追著主子離開,宮婢們灑掃起來。

熱熱鬧鬧的戲園子轉眼淒涼,台後的樂師低聲絮語著,那幾個控皮影的藝人說話的力氣都沒了,累得抻不直胳膊,從投影燈源前站起來,投下一個個落寞的剪影。

唐荼荼緊緊盯著台後收拾東西的藝人們。

這些都是當世大師,他們把聲光影裏邊的學問琢磨透了,遠遠比自己這畫圖都畫不利索的外行強得多。

眼看著藝人們抄著家夥什起身,要走了。

唐荼荼摸了摸荷包,飛快問吳員外:“要是我拿這印上去,能跟這戲班班主商量讓他們多留一個月麽?這麽厲害的戲班子,請一個月得多少銀子?”

——都拿著二殿下的私印了,還張嘴提錢,也忒小家子氣。

吳員外啼笑皆非:“姑娘只管留,還商量什麽!那是殿下賞他們臉面,姑娘看著給幾個子兒就行了。”

“哦?賞他們臉面?”

旁邊有人低聲重復一遍,似噙著笑。

“誰?”

吳員外一扭頭,夜色裏看不清人,他眯著眼睛細細一瞧,駭一大跳,一骨碌爬下椅子,跪地上了:“給殿下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