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4頁)

唐荼荼頭皮發麻,芳草頂著一張如喪考妣的臉,主仆倆對視一眼,不同的念頭,同一份恐慌,只盼著那差爺說完就忘,別跑公主那頭去傳話。

她是全須全尾回來的,進了帳篷,還是被唐夫人和胡嬤嬤拉住檢查了一通。

胡嬤嬤驚叫一聲:“哎喲,姑娘怎麽傷著手啦?”

唐荼荼一瞧,只是手心靠近虎口的地方磨了點皮,“拉弓磨的,沒事。”

她縮回爪子要洗臉,手指尖才挨著水,水盆就被端走了。胡嬤嬤直撮牙花子:“這磨沒了一層皮,還沒事兒呢?姑娘不知疼的麽!”

“哪有那麽嚴重。”唐荼荼一臉惆悵:“不過是磨紅了,不出兩天就好了。”

胡嬤嬤仔細一瞧,大呼小叫起來:“這都流血了!姑娘袖上這不是血點子是什麽?”

唐荼荼愣住。

她低頭去看,袖口上果然有幾滴血點子,已經幹透了,回想半天,猜是拿短刀殺老虎時濺上來的。

好不容易把母親哄住,挨完了全家的嘮叨,唐荼荼借著她們去膳房領飯的空當,才敢出去繞著營帳區走了一圈。

北元人全被擒到了校場上,力士身上銬了枷,使臣被押解著跪了一地。大概是抓人時起了肢體沖突,這夥人身上全掛了彩,鼻青臉腫的,頗狼狽。

前日這些使臣還對著皇上舉杯叫囂,今兒全成了階下囚,操著蒙古語破口大罵。盛朝譯官的口譯跟不上速度,於是誰也不知道他們罵了什麽。

皇帳燈火通明,宮裏這一大片營帳區被金吾衛圍成了鐵桶,關口和路障增加了一倍有余,各部大臣候在門口低聲議論著,等著皇上問話。

國公府的地界好找,褚家不光傷了一個小公爺,死傷侍衛也多,唐荼荼往人最多的地方走,看到一群醫女進進出出。

她猜二殿下也在這兒,人多眼雜的,沒去找他。看著個面熟的影衛,唐荼荼悄悄喊了一聲,喚他過來問:“小公爺怎麽樣了?”

理智回籠以後,唐荼荼就有點懊惱自己嘴快了:傷病之事,最忌諱不懂醫的人多嘴,今兒是她讓侍衛推個車慢慢把人送回來的,萬一褚小公爺出點什麽事兒,國公府會不會怪她擅拿主意,耽誤了救人的時辰?

影衛低語道:“確實如姑娘所說,是肋骨摔折了,小公爺性命無虞,受點疼罷了。太醫給開了兩張活血化瘀理氣的方子,已經煎服了,傷筋動骨得慢慢養。”

唐荼荼奇怪:“沒有開刀?骨頭折了不用復位麽?”

“奴才不知。”影衛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唐荼荼瞧幾位青袍太醫都候在帳外,這些治病救人的行家比自己懂得多,她心道也許肋骨骨折不嚴重,沒有錯位,沒有暴露的閉合性骨折,是能自己慢慢長好的。

那影衛瞧她探頭探腦地往人堆裏張望,立刻福至心靈,展開了笑:“姑娘想見二殿下?我帶姑娘進去。”

唐荼荼擺擺手,知道小公爺沒事就放心走了。

小公爺被板車拉回去時,大夫人哀哀叫了聲“我的兒”,還沒撲到兒子跟前,人就暈過去了。褚家暫且由二房夫人主事。

褚家二老爺是庶出的,得老父親蔭庇不多,自己本事卻不小,掙出了一身三品孔雀補子服,他房裏的夫人也頭腦清明,有條不紊地安排了諸事,又匆匆回了大帳。

母子連心,大夫人很快轉醒,軟著身子,幾乎站也站不住,被女兒攙著架扶著,淚流了一臉。

“都怪我……我前兒還訓他成天不務正業,別家的兒郎都是如何如何,你又是如何如何……我明知道泰安最不待見這打打殺殺的,我偏逼著他來南苑……”

三房夫人竭力壓著眼裏浮起的暗喜,快人快語倒豆子一般:“嫂嫂別著急,泰安墜馬只折了骨頭,這還不是大造化?多少人墜馬摔折了脖子的?——太醫不是說了麽,無性命之憂,以後頂多是身子骨弱些,左右咱家也不缺養身的好藥材,慢慢養著唄。”

“好了!還嫌不夠亂?”老夫人沉著臉,重重一砸龍頭拐,冷睇著三房媳婦:“泰安是長壽康寧的命格,他好著呢!”

三房喏喏應了聲:“娘說的是。”又不忿咕噥:“我也是著急嘛。”

這邊嘈鬧的動靜傳到旁邊小帳中,隔了兩道簾子,聽上去並不真切。

晏少昰也在此處等消息。傳令兵來回跑了兩趟,對北元使臣的處置拖不得,押在校場上不是個事兒,刑部和大理寺都等著他拿主意。此事本該由他審理,只是——

他看著兩條小臂上的汙血。

廿一小心地用匕首裁了殿下兩條袖子,露出蓋在袍下的血肉來。只消一眼,廿一心裏澀得慌,不由嘆了聲:“殿下何苦……”

他自己說不下去了,知道殿下要是不擋,這些傷就會在二姑娘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