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頁)

手術中用完的那些醫用垃圾,混著血水放在一只銅盆中,丫鬟按太醫的吩咐,端著要去燒了。

“等一下!”

唐荼荼墊了塊帕子,撚起裏頭一只手套的邊緣,細看。

她胸口像被重重敲了一錘子,這手套不是腸衣做的,竟是乳膠材質的!

一根根指套都完好無損,指尖的地方各有一個凸起的小圓點——唐荼荼知道這個小凸點是什麽,這是在手套制作流程中會留下的。手模型蘸取乳膠後,膠液在幹燥過程,隨重力滴落,會凝結成這麽一個個的小凸點。

唐荼荼定了定神,再去看銅盆裏的手術刀,長柄短刃,薄薄似柳葉,不知道是什麽金屬做的,泛著銀光。

她站在太陽底下,直覺得頭暈目眩。

手術服、醫用手套、柳葉刀……

——這都是什麽啊!我是活在夢裏吧!

在屋裏坐了一刻鐘,直到容嘉樹清醒過來,有了知覺,王太醫才踱著步子從屋裏頭出來。

全神貫注這麽久,他有些疲乏了,一出門,竟看見唐荼荼用手在這銅盆裏翻揀,王太醫駭了一跳,忙上前敲在她手腕關節上。唐荼荼手一麻,連帕子帶手套掉回了銅盆裏。

“唐姑娘別碰這些,都是汙物。”

唐荼荼睜圓了一雙眼,氣兒都喘不勻了:“王太醫……您這手套是哪兒來的?還有新的嗎,我能看看麽?”

“姑娘說笑了,這東西有什麽好看的,別人嫌晦氣還來不及。”一群瘍醫都笑起來,有人從醫箱裏給她翻出一只,遞了過來。

唐荼荼忙接到手中,這回不用隔著帕子摸了,乳膠的觸感分明,這只手套有韌性,有彈性,膠面並不滑手。

她年紀小,手也不大,手套戴不緊,有些松松垮垮的,換成太醫就正正好了,彈性能很好地貼合手掌。手套裏外兩邊都幹幹凈凈的,唐荼荼湊近了聞,有一股淡淡的藥酒香。

太醫們瞧著有趣,笑道:“這是浸過藥酒的,能去汙除垢,不然手套不幹凈,縫合處容易生潰長爛瘡,就要命嘍。”

他們幾人說得稀松平常,唐荼荼呆站在原地,她抓著這只手套翻來覆去地看,一寸一寸地摸,這才慢慢瞧出了一些端倪:手心手背厚薄不均,不像是工業制品,是人工制作的。

瞧唐家二妹神情古怪,捧著這手套好像捧著個什麽稀罕玩意似的,容家大少爺、大少夫人和兩位小姐都湊了過來,圍了一圈腦袋。

太醫叫他們幾個逗笑了,無奈地開了醫箱,給他們一人發了一只,派發吉祥物似的,叫這群少爺小姐看稀罕。

容家大少爺道:“這東西確實從未見過,是哪兒來的?”

王太醫道:“是海南、兩廣那地方進貢來的,價錢不便宜,民間瞧不著,宮裏邊卻不少見。宮裏娘娘們講究多,隔著這手套診脈,總比懸絲診脈要準得多。”

一院子人說說笑笑,唐荼荼腦子裏似裝了一百只鴨子嘎嘎亂叫,她拼命集中精力去想。

——一千年前的古代,就有橡膠制品了嗎?!

——一千年前,哪裏來的乳膠手套生產線?!

海南、兩廣與京城相距何止萬裏,特意進貢這手套,一定是因為時下醫術高明的大夫已經認識到了醫用手套的便利,是如何認識到的?

如何制作、如何保存、如何運輸,是有了完整配套的生產運輸線嗎?

他們還會用藥酒浸泡消毒,是揣摩出了細菌學?

還有那根幾乎成了後世外科醫學代表的柳葉刀!是古代就有的手術刀雛形嗎?還是哪個穿越者創新的……

手術過程中呢?是不是也有後世的影子?

唐荼荼滿腦子千八百個念頭打轉,喉嚨裏堵了一堆問題,結舌了半天也沒問出來,她眼睜睜地看著太醫們出了院子,去偏院休息了。

……

容府裏的手術叫闔府上下忙成一團的時候,江凜正在東廠的殮房裏挑屍體。

殮房地界不算偏。一百多萬人口的京城,每天死人的數量不少,內城中總共有六座殮房,沒有家人認領的屍體都會先存放在裏頭,防止屍身爛在街頭生了疫。

東廠這座殮房卻特殊一些,是專門存放宮裏內侍屍首的。這些人入宮的年頭太久,前塵往事都割了個幹凈,十具屍首裏頭,起碼一半都尋不著親戚。

這樣的屍體就算死而復生詐了屍,宮外也沒人能認出來。

正是後晌,當空的太陽紅亮亮的,江凜擡腳跨進那道門,再順著台階一路向下走到冷窖中,一前一後的溫差直叫他頭皮發麻。

冷窖中擺著兩排壽材,都是最近幾日新死的、無人來認領的屍首,以太監最多,也有宮女和女官的,有上了年紀的,也有年紀輕輕“暴斃”的。

江凜喉頭滾了滾,舉步上前,從最右邊的屍身挨個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