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4頁)

珠珠在右手邊的大馬車上嘰嘰喳喳地叫,唐荼荼聽得直笑。

這熱鬧比鄉試入場那日也差不離了。

往年的鄉試考完了,起碼要等半月才能出榜,今年因為太後壽辰,所有事兒都得往前趕,勻出時間來辦大壽。貢院門只鎖了五日,內簾考官們批完卷,又交由禮部開名查卷一日,在這第七日頭上熱熱鬧鬧地出了榜。

各坊市門前的布告欄上都張了榜,隔著老遠就能聽到官府的衙差朗聲讀著布告。

這次鄉試,直隸省所錄舉人共三百人,比往屆多了七八十個名額,這還是因為恩科,天家喜事,所以加了鄉試中額。但放在今年的兩萬多考生中看,今年的中舉比例低得嚇人。

往屆鄉試都是千人中取四十到五十人,唐荼荼算了算今年的,千中取十五,篩人篩得簡直可怕,就中了三百個,也不知道全城怎麽這麽多人在熱鬧。

一路行去,路上遍地是學子,或哈哈大笑,或捶胸頓足的,滿城都是砰砰炸響的鞭炮聲。

車夫連馬都不敢鞭了,怕驚了馬,一路躲著鞭聲走。

唐府的下人早早在街門口候著了,一見著少爺下車,抖開一大塊紅綢披到了少爺身上,唐厚孜矮身躲了過去,忙擺手道:“快別鬧!不像樣。”

府門前站著衙役,學台來的報錄官還在院裏等著,正含笑與唐老爺說話。見他家小少爺進門了,那報錄官捧著大紅的報帖遞上來,上頭寫著“直隸鄉試第三十六名”。

唐厚孜早從報喜的仆人那裏知道了自己的名次,最高興的勁頭過了,眼下接過帖子只是笑,並沒失態。報錄官又誇了他兩句“沉穩大氣”。

“老爺,愣著做甚?”唐夫人在唐老爺腰後輕輕杵了一肘子。

唐老爺恍然,忙給報錄官塞了顆銀錠過去,那報錄官臉上笑意更盛:“小少爺一表人才,日後一定大有作為,我就預祝小少爺前程似錦,光耀門楣。”

說完,便趕著去下一家了。

左右住著的鄰居也都過來送禮了,禮不重,全是些文墨書冊、喜糕福糖等等,讓唐夫人松了口氣,不然還真不知道怎麽應承這人情往來。

唐府人忙忙碌碌過完這一天,還不算完。天黑以後,府裏誰也不敢喧嘩,讓少爺早早睡下。第二天,唐厚孜精神抖擻地起來,吃飽早飯,跟著爹爹去學台走了一趟。

學台被清查以後,一應人事升降還沒來得及,衙門要職且由禮部官員代任。

三百名中舉的學子會以每三十人一組,由翰林和國子監等十名考官出題,挨個“口問大義”,這就是復核了——既問考生在貢院時筆答的考卷,也會臨場問些新問題。

如果考生答非所問,甚至連自己考卷上寫了什麽都想不起來,釋不了疑,那他在考場上就有雇人代答的嫌疑,成績就要作廢,並嚴查此次鄉試中有沒有舞弊。

而考官們臨場問的新問題,若考生臨時發揮得不好,答得中下,則會被歸為“有文才,無急智”的那一邊,筆錄中所得的名次就會相應往後調;相反,口問中答得精彩的,名次也會往前移。

這種名次調整,一是為了清查舞弊,二是為了篩撿遺才。重排過名次以後,所有中舉學子筆錄和口問的兩張卷子,全要放在學台留档,京城學子都可以去學台借閱查看,答得特別精彩的卷子,也可以由民間拿去謄錄印刷,供天下學子傳閱。

唐夫人一整天都是緊著心的,接待完各家賀禮,她也坐不住,吃過了午飯,就在正廳來來回回地繞圈子。

“母親。”唐荼荼被她晃得眼暈,“哥哥是有真才實學的,肚子裏全是墨水,不會被考官問住的。”

唐夫人緊緊握著自己兩只手,憂心忡忡道:“我如何不知?我就是怕那群老學究瞧你哥年紀小,故意問些難題刁難他。”

“……”唐荼荼理解不了她的邏輯,她自己反而覺得哥哥年歲小,更容易讓考官們生出惜才之心,筆試都過了,口問不該難為哥哥才對。

等到了後晌,哥哥和爹還沒進門,家裏的書童先跑著回來報信了,從大門一路跑進院,滿頭大汗,卻笑得看不見眼。

“少爺又進啦!提了名次啦,國子祭酒親點的第十九名!”

唐夫人緊了一下午的心如開閘泄洪一般敞開了,她猛地起身,起急了竟有點眼花,扶著桌站穩。

“還愣著作甚!快去給老宅報喜,再去嶽家書院給少爺的夫子報個喜,請夫子明兒來家裏吃飯!廚房備好晚膳沒有?中午我寫的那桌魚躍龍門宴,一道菜都不能少!”

她把一群仆人支使得團團轉,唐荼荼幫不上忙,也插不上嘴,等著爹和哥哥回來。

不久後,唐老爺和兒子就進了門。唐老爺一掃往常的暮氣,紅光滿面的,胳膊攬在兒子肩膀上走了進來,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