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4頁)

孫貴妃牽了牽畫帛,第 二回做媒也算有點經驗了,上來先把姑娘一頓誇,“那小娘子是貴女,出身很有根底,且生得一副好相貌,待人接物也是一等一周全,與你很相配。細說來,你們是認得的,兩下裏又都到了議婚的年紀,良緣難覓,既然合適,千萬別錯過。所以今日我受人之托來說合,都說做媒是積德行善,成全你們之余,我也給自己攢些福報。”

保媒總有一套例行說辭,換了平常翼國公可能會有些不耐煩,但今日不一樣,他空前地有耐性,心裏暗忖著,大約是周大娘子特意托付了孫貴妃,否則孫貴妃如此清高的人,哪裏會管那種閑事。

他向周大娘子投去了感激的目光,很慶幸她還願意幫自己。早前他一直擔心他母親會因明妝無父無母而反對,但現在看來,似乎是杞人憂天了。

然而周大娘子卻避開了他的視線,若無其事地低頭飲了口茶。

那廂張淑儀還在說著,“這樣很好,嘉國公與貴妃娘娘母家沾親,不說貼著心肝,總是知根知底。且嘉國公早年有功勛,官家對他很是信任,朝中文武大臣也都敬重他,我們五哥有這樣的嶽家,是他的福氣。那個應小娘子,太後聖誕那日隨她母親入禁中,我還見過一面,果真是好標致模樣,人也落落大方,我看著很喜歡。”

翼國公的腦子“嗡”地一聲炸了,鬧了半天,她們口中那個姑娘並不是明妝,竟是應寶玥!

他不可置信地望向周大娘子,很想質問她究竟是怎麽回事,可周大娘子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樣,由頭至尾並未提及應寶玥,這就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見他不言語,孫貴妃和張淑儀轉頭看向他,張淑儀道:“五哥,嘉國公家的小娘子你是認識的,你瞧她怎麽樣?要是喜歡,咱們就把人聘回家,好不好?你爹爹那裏只管放心,他不問那許多,只要你看中就好。我想你今年封了國公,將來再有些建樹,爵位還會擡一擡,偌大的家業需要一位能幹的主母來主持,娶得賢內助,你不知要省力多少!我在禁中,照應不到你,若是有嶽家看顧你,不光是你的福氣,也是我的福氣。”

三雙眼睛都盯著他,眾人在等他一個回答,可他卻神不守舍,不便斷然拒絕,只是勉強敷衍著,“……我還未想過娶親的事,現在議論,太早了。”

孫貴妃失笑,“官家十七歲都有你大哥了,哪裏早?你們生在帝王家,帝王家繁衍子嗣最要緊,早些定下親事,讓你阿娘放心,也是你做兒子的孝道。”

他茫然無措,到最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張淑儀眼看孫貴妃有些下不來台,忙解圍道:“這孩子這麽大了,還是一味害羞,聽說要給他說合媳婦,他就慌了。”

周大娘子這時才開口,笑著說:“年輕人臉皮薄,兩下裏又早認識,冷不丁要結親,難免慌神。”

孫貴妃見他還不應,也只好自己找台階下,“嗐”了聲道:“這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男婚女嫁不是天經地義的嗎。五哥不願意表態,咱們也不能逼著他,讓他想想吧,等想明白了再知會我不遲。”邊說邊站起身,掖了掖袖子對周大娘子道,“咱們回吧,我那裏得了幾匹西疆上貢的稀奇緞子,你帶回去,給芝圓做兩件新衣裳穿。”

周大娘子笑道:“她那麽多衣裳,娘娘還惦記她呢。這孩子眼下胡天忽地,都是娘娘慣的她,昨日要在院子裏壘狗窩,讓人運了好些木料進來,我不許,她還和我鬧上別扭了。”

孫貴妃就喜歡芝圓的性格,她自己沒有生育,一直拿這養女當親生的一樣,孩子越是活泛,她越是喜歡。

“由得她吧,壘個狗窩而已,做什麽不讓!”嘴裏說著,又和張淑儀道別,“我先回去了,你們再商議商議,回頭派人給我遞個消息。”

張淑儀道好,一直將她們送出花廳,周大娘子朝她行了一禮,方和孫貴妃並肩走出了移清閣。

路上孫貴妃和她抱怨,“我看這五哥怎麽呆呆的,白在市井中混跡那麽久,說起定親就愕著,像海子裏的鹿。”

周大娘子不好說什麽,只道:“心思在做文章上頭吧,提起成親倒懵了。”

孫貴妃涼笑了一聲,“你先前不是說,鶴卿在瓦市上碰見他和寶玥了嗎,既然兩下裏很親近,那結個親不是正好嗎。嘉國公夫人來托付我,我原想不知能不能說得上呢,聽你這麽一提,覺得十拿九穩,結果事到臨頭,他倒不出聲了。”邊說邊搖頭,“李家的子孫啊,就是受人追捧慣了,玩得過於盡興,反倒不想成親。”

周大娘子應了聲是,“畢竟鳳子龍孫,眼界高著呢。”

兩個人慢悠悠走回了孫貴妃的鳳鳴閣,又略坐一會兒,周大娘子方從閣中退出來,順著夾道往南出東華門,正要登車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叫了聲“大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