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尋願(第2/9頁)

在那迷蒙霧氣之中,再也不見兩人身影。洛元秋輕輕一嘆,轉身想要尋找起景瀾的下落,卻被一股力量從高處強拉下。白雲藍天散如浮花,無數景象自她眼前飛掠而過,最後停留在某處,她看見一頭灰牛載著一人向大海走去。

那人頭戴草帽,竟然是多時未見的譚一行!

灰牛輕松渡過海中迷霧所布下的法陣,潛至深海,在滄浪之下,來到了傳說中覆滅於浪濤的古越國。也不知她是如何做到的,一路輕輕松松便到了歸劍谷前。望著那水波下的兵器,一人一牛正要試探著繼續前行,立刻被人喝止住了。

讓洛元秋頗感奇怪的是,來人不是衛曦,而是一個俊秀的藍衣青年。他神情倨傲,言語間十分無禮,絲毫未把這陌生少女放在眼裏,並要她馬上滾出此地。

隨後他毫無意外和譚一行動起手來,結果不言而喻,不過片刻功夫,他就敗在馭獸師的手下,被灰牛一蹄踹向淵谷。

緊要關頭,衛曦終於出現制止二人,呵斥那藍衣青年,命他回去閉關思過。向譚一行問明來意,得知對方不過是偶然路過此地,不是特地打上門來,衛曦便請她入北冥一遊,帶她遠觀明宮與白塔。

在此期間兩人相談甚歡,譚一行留下馭獸之法與一塊獸牌後離開北冥,繼續遠遊,不知所蹤。

一日衛曦離開北冥,朝著那夜星辰墜下的方向一路前行,來到了魏國。

她在魏境外的一處古跡前站立良久,兩山相傾的狹窄交界之地昏暗潮濕,綠藤從高處垂下,任誰也想不到,在這縫隙之間,居然會有座已經坍塌的廟宇。那斷瓦殘恒間一座孤碑獨立,帶著荒涼的意味,在晨風裏無言訴說著興衰榮辱。她擡手拂去碑上塵土,無聲一嘆,在漫漫日光中向前路走去。

起先她只靠走,後來經過林間遇到了一群野鹿,馴服了其中那頭毛色最為鮮亮的牝鹿,便以此為坐騎,慢悠悠地進了魏國邊境。

此時距離陳國使團來訪已過去了七年,這七年間,陳國南下伐真,大敗真軍於安成關前,真國從此節節敗退,半壁江山被陳國收入囊中。

當世強國互伐,連年征戰不休,血流成河,千裏沃壤化為焦土,百姓流離失所。但這一切對於在濱海之畔的魏國來說都顯得那麽遙不可及,此刻讓魏王最為煩惱的,是代王那愈發難以滿足的胃口。魏國向代國上貢的數量逐年翻增,代王卻愈發貪婪無止境地索求。

接連數年的秋災令國中糧食連連欠收,本不充盈的國庫更是捉襟見肘。縱然是如此,魏王仍不惜花費重金大興土木修建聆音台,聚國中琴師於此,供其享樂,維持著歌舞升平的假象。

衛曦騎鹿來到國都絳城外,適逢魏王發布詔令,要將六國琴師都召集於此一較高下。若有極擅樂音者,即可入宮面見君王,賜予千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時國都中人人爭相習琴,妄圖憑此躋身貴族。

衛曦經過一處村莊,村裏的孩童拿著幾塊木頭追逐嬉戲。草屋之中,幾名斫琴人正在制琴,學徒們在屋外為琴胎上漆。不遠處傳一座青瓦小院裏傳來泠泠琴音,其中夾雜著幾聲古怪的顫音,顯然是有人在此傳授琴藝。

衛曦來到窗前,見屋中一群少年人正在苦學琴,琴師離開座位,挨個指正少年們的指法。她看了幾眼剛要離開,屋中又傳來爭執聲,一個少年沖出院子,怒不可遏道:“要是我出人頭地,絕不會是因為這把琴!”說完惡狠狠把琴朝地上一砸,弦斷音裂,揚長而去。

他走後,衛曦上前撿起那把蕉葉琴,只見琴身多了一道裂痕,七弦中已斷三弦。她信手一撥,忽覺有趣,抱著破琴騎著鹿離開了。

又是一年春時,處處繁花盛放。衛曦從林中走過,各色各異的花在她身後交匯融合成一條艷麗的河流,於燦爛春日中盡吐芬芳。她用一根布條蒙住眼睛,抱著琴,混在清晨入城的人群裏,像隨處可見的潦倒琴師,輕易便進入了絳城。

這一路上她時不時停下來,撥弄那只剩四根弦的古琴。弦音斷斷續續,聽著十分勉強。有人見她是個盲眼琴師,便悄悄跟在她身後想去捉弄她。衛曦仿佛並未察覺到,依然調著弦的松緊,反復辨別弦聲細微的變化。到得河流前,那鹿縱身一躍便到了對岸,跟在她身後的人卻猝不及防落入水中。

牝鹿載著她穿街入巷,如入無人之境。像她這樣因為魏王詔令來到國都的琴師不在少數,他們大多窮困不堪,除琴之外身無長處,都想著來絳城碰碰運氣,若能有幸被國君青睞,便能擺脫現狀,一舉成為人上人。

衛曦避開人群,專心致志調著弦,牝鹿帶她來到絳城最外邊的一片蓬屋前。住在此處的都是窮苦百姓,衣衫襤褸,靠著幾畝薄田與林中野果勉強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