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雲中(第2/6頁)

景瀾低頭朝河面看去,平緩的流水倒映出二人身影,彼此的面容都模糊不清,她道:“這也是我心中的疑惑,我們之所以能進入這夢境,是她選擇了我們,而非我們所願。這本就是一場礪心之行,我們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助她走上那最後一步,將她從心魔中喚醒,度過最後一劫,歸於天道。我想,我們很快就會得到答案。”

洛元秋聞言握緊了她的手,沿著河岸從來路返回。她莫名哼起了一支曲子,景瀾聽了半晌,也難以從那荒腔走調的聲音中辨別這到底是什麽歌。正當她忍無可忍之際,那聲音卻停了,洛元秋忽然回過身,道:“不管發生什麽,我都會在你身邊。”

她說完又重新哼起了另一支曲子,景瀾怔愣一霎,看著她在月光下的背影,依稀和多年前那小小的師姐重合。

走調的歌聲仍在耳邊,她又覺得這聲音也不算太難聽。忍上一忍,還是可以聽一輩子的。

.

魏國自有一套獨特的節令,使團入境半月之後便到了迎神的日子。此時若放在陳國,本該是驅逐年獸,迎接新年的日子。但魏國從未有過這種習俗,百姓也不像寒冷的北地那樣閉門不出。家家戶戶將鮮花捆成一把掛在門上,整日載歌載舞,成群結隊出門遊玩。

使團只得入鄉隨俗,在魏國官員的極力邀請下加入慶典中去。唯有隨行的密教教徒們巍然不動,對這朝拜異教神而舉行的歡慶儀式格外不喜。

魏國民眾所迎之神為春神,相傳這位神靈能令催生萬物,庇佑生靈。其所經之處,鮮花盛放,綠草如茵,終年不敗。故而魏人常以花來占蔔時運,一年中月份也多以花名相稱。

景瀾將一串細花編成的手環戴在洛元秋手上,自己則在頭上戴了個藤蔓纏繞成的花冠。那花瓣潔白如雪,被綠葉襯得更加剔透,只是做的略有些大,垂落的葉子遮住了景瀾大半張臉,讓人看不清她的面容。

兩人身著魏人服飾,混入歡慶的人潮中,就像王都常見的少女,並沒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洛元秋被人群推來擠去,好不容易才在鼓樂聲響起時尋到一絲間隙,拉著景瀾飛快沖了出去。

這時候人群轟動起來,如海潮般向著某處聚集而去,洛元秋好奇不已,望了又望,始終沒看清那是什麽。景瀾握著她的手說:“別看了,帶你去一個地方。”

魏國近海,也曾是最靠近古越王都所在之處,國中至今留有不少石碑石刻等遺跡。幾代前一位魏王曾命人將這些散落四方的古物運回王都,另辟一地,命名為碑林,以便供其臣民日日駐足賞玩,以瞻前人筆跡。

他逝世後這碑林便日漸冷落,最後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雖離供奉春神的廟宇不遠,卻與山下人潮經過時的熱鬧景象形成了極大反差。

洛元秋一見這些石碑就有些頭皮發麻,還以為景瀾又要舊事重提,把練字的事再度提上日程,正絞盡腦汁想著推拒的借口。誰知走近了才發現,那大大小小石碑上所刻的東西沒一個像字,居然是一道道的古符!

洛元秋就如掉進米袋的米蟲,一時喜不自勝,恨不得渾身上下都生滿眼睛,好把這碑林中的石碑都仔細看過去,一塊都不想放過。

景瀾扶了扶花冠,淡然道:“就知道你喜歡這個。”

洛元秋看得津津有味,聞言笑道:“我是符師,當然喜歡看別人畫的符了。”

說著評點起石碑上的符文來,與景瀾一路說說笑笑,不知不覺走到了碑林邊緣。林蔭掩映深處藏著一條碎石鋪就的小路,路不長,向著盡頭望去,一座小院出現在二人眼前。這碑林附近幾乎不見鮮花,那院子墻頂卻種滿了火紅的花,細長花枝順墻垂下,落在半開的院門上,恰如一掛花簾。

洛元秋好奇道:“那是廟嗎?門上好像畫了什麽東西,是符?”

景瀾摘下一片遮住眼睛的葉子,把頭上花冠戴高了點,觀察了一會兒道:“廟應當有人來祭拜,我看這地方不太像。既然來了,不如進去看一眼。”

穿過小路到達門前,洛元秋先一步探身朝裏頭看了看,見四下無人,剛擡起腳要進去,卻被景瀾攔住腰身拖了回來。

景瀾拉著她躲在另一扇閉合的門後,壓低聲音道:“裏頭有人說話……嗯?她怎麽會在這裏?”

洛元秋本想問是誰,卻聽見院子裏傳來尖銳的女聲:“滾出去,別以為我不敢對你動手!”

“讓我再見老師一面,我自然就會離開。”

景瀾拂開花葉,兩人同時朝門裏看去,只見院中一人背對著她們,素衣烏發,手中握著什麽東西,不是墨凐又是誰?

“要不是因為你……我爹又怎麽會變成這副樣子?你竟然還敢回來,你居心何在?!你想讓他死是不是?”